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跂立的意思、跂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跂立的解釋

踮起腳跟而立。謂可以盼見。《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今雖盛強,其亡可跂立而待也。” 胡三省 注:“跂,舉踵而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跂立”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釋義
    由“跂”(踮起腳跟)和“立”(站立)組成,字面意為“踮起腳後跟站立”,形容伸長脖子、急切張望的狀态。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解釋:“跂,舉踵而立也”。

  2. 引申含義
    常引申為“事情即将發生,可以預見結果”。例如《資治通鑒》中“其亡可跂立而待也”,意為國家滅亡的結果近在眼前,如同踮腳即可望見。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表達對事态發展的緊迫性判斷,隱含“無需長久等待,結局已清晰可見”的意味。

  4. 近義詞參考
    類似表達有“翹首以盼”“指日可待”,但“跂立”更強調結果的迫近性與動作的急切感。

建議參考《資治通鑒》原句或權威古漢語詞典,了解更詳細的語境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跂立

跂立(qí l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含義和用法。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跂”和“立”。

“跂”字的部首是“足”,總筆畫數為十四畫。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兩腳分開而站立;也可以表示一種跑步的姿勢。在古代,足跟着地而腳尖擡起,就是跂的姿勢。

“立”字的部首是“立”,總筆畫數為五畫。這個字的意思是指站立、樹立等動作。

成語“跂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一首名為《鄘風·高山》的詩篇:“崇崇山阿,跂彼兕虔,言采其蕨。”意思是高高的山,有隻站着的鹿,我們采摘山上的蕨菜。這句詩中的“跂彼兕虔”就是指鹿站立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跂立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跂立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跂立」,而在古代的漢字中的寫法更為繁複,隨着曆史的變遷,漢字的書寫形态也發生了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跂立”的例句:

  1. 他跂立在山巅,欣賞着美麗的風景。
  2. 困境中的他仍能跂立不倒,堅持到底。
  3. 面對困難,我們要學會跂立面對,不屈服。

與“跂立”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足迹、行走、站立、站穩等。

與“跂立”近義詞有:屹立、矗立。

與“跂立”反義詞有:倒下、垮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