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酥麻的意思、酥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酥麻的解釋

[be limp and numb] 肢體麻木無力

詳細解釋

謂肢體酥軟發麻。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皮風臊癢骨頭輕,遍體酥麻動不得。好快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宣教看見縣君走出來,真個如花似玉,不覺的滿身酥麻起來。” 茅盾 《多角關系》:“像有電,把男的身體酥麻了半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酥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肢體酥軟發麻的生理感受,常因長時間壓迫、血液循環不暢或強烈刺激導緻。例如久坐後腿部發麻,或觸電時的短暫麻痹感。

二、引申用法

  1. 情感或感官刺激
    可形容因外界刺激(如視覺、聽覺)産生的輕微震顫感。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滿身酥麻”描述見到美人時的反應,或聽到動人音樂時“脊背酥麻”的體驗。
  2. 文學修辭
    在古典文學中常渲染特殊情境,如《西遊記》用“遍體酥麻”表現驚恐狀态,《紅樓夢》以“酥麻如醉”刻畫人物被風情吸引的失神感。

三、使用場景

四、詞源考據

部分資料推測其與古代醫學中“氣血阻滞”概念相關,但具體起源尚無定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酥麻的意思

“酥麻”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種感覺。它指的是一種觸摸或刺激皮膚時所産生的麻木感和癢痛感。當人的神經受到一定的刺激或受冷、受熱時,會出現酥麻的感覺。

部首和筆畫

“酥麻”這個詞,其中的“酥”字的部首是酉,總共有十三畫;“麻”字的部首是麻,總共有十三畫。

來源與繁體寫法

“酥麻”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賦得西塞山懷古》中一句:“大漠酥麻風光好,漢家麗人白如玉。”其中描述了大漠風景的宜人之處。在這裡,“酥麻”表示山巒的豐滿而起伏,如同肌肉酥軟麻痹一般。後來,人們将“酥麻”這個詞用來形容觸感。

繁體寫法為「酥麻」,與簡體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包括“酥麻”兩字。在《康熙字典》中,将“酥麻”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具體來說,“酥”字以食部作為部首,表示與食物相關,寫作「餪」;“麻”字以麻部作為部首,表示與麻相關,寫作「馬」。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通用,而以簡化的寫法為主。

例句

1. 他從頭到腳都感受到了一陣酥麻的感覺。

2. 她輕輕地撫摸我的頭發,那種酥麻的感覺讓我非常舒服。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酥麻肢體、酥麻感、酥麻癢痛。

近義詞:麻痹、麻木。

反義詞:敏感、清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