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诠評的意思、诠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诠評的解釋

評議。詮,通“ 銓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然後詮評昭整,苛濫不作矣。” 唐 司空圖 《題<柳柳州集>後》:“因題 柳 集之末,庶裨後之詮評者,無或偏説以蓋其全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诠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诠"和"評"兩個字組合而成,具有書面語色彩,常用于較為正式或學術性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闡釋說明并加以評議。

詳細釋義:

  1. 闡釋與評議相結合:

    • 诠 (quán): 本義為詳細解釋、闡明事理。側重于對事物、道理、文本等進行深入細緻的解說、分析和說明,使其含義清晰明了。例如《說文解字注》中對"诠"的解釋:"诠,具也。具陳其事理也。" 強調詳盡陳述。
    • 評 (píng): 本義為議論、判定是非優劣。側重于在理解的基礎上,發表看法、進行議論、做出評價或判斷。
    • 诠評: 将"诠"的闡釋說明與"評"的議論評價結合起來。指在詳細解釋、分析某個對象(如文章、觀點、事件、人物、作品等)的内涵、背景、特點之後,再對其價值、意義、得失、優劣等進行議論和評判。它不是簡單的解釋,也不是單純的評價,而是兩者有機融合的過程。
  2. 強調理解的深度與評價的客觀性:

    • 進行"诠評"的前提通常是對對象有比較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隻有在充分"诠"(闡釋清楚)的基礎上,所做出的"評"(評議)才更有依據和深度。
    • 雖然包含主觀評價的成分,但"诠評"往往追求一種基于事實和分析的、相對客觀或理性的評議,而非純粹的情緒化表達。

用法與語境:

與近義詞的細微區别:

"诠評"是一個融合了深度闡釋與理性評議的詞彙。它要求評論者首先深入理解對象,詳盡闡明其内涵與特點,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有見地的分析和價值判斷。它體現了從理解到評價的完整思維過程,是學術研究和文藝批評等領域常用的方法。

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對詞語的定義具有标準性。其對"诠"和"評"的釋義是理解"诠評"的基礎。
  2. 《漢語大詞典》: 漢語詞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詞條宏富,溯源清晰,對"诠"、"評"及複合詞的釋義更為詳盡,有助于理解其曆史演變和深層含義。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對"诠"字的注解("诠,具也。具陳其事理也")提供了該字的本義和核心内涵,是理解"诠評"中"诠"字作用的重要依據。
  4.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 語文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深入探讨了漢語詞義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理解像"诠評"這類複合詞的語義構成和内部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诠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诠評”指對事物進行全面、準确的評價和評論,強調在分析時既有詳盡闡釋,又有客觀判斷。該詞由“诠”和“評”構成: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文獻:

    • 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中提到:“然後诠評昭整,苛濫不作矣”,指通過全面評價使曆史記載清晰嚴謹。
    • 唐代司空圖在《題<柳柳州集>後》中寫道:“庶裨後之诠評者”,意為希望為後世的評論者提供參考。
  2.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诠評”多用于學術或文化領域,指結合深度分析與價值判斷的評論,例如對文學作品、曆史事件的綜合性解析。

三、相關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的上下文,可參考《文心雕龍》或《柳柳州集》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一鐘牓阙保不準孢子避強打弱避雨長慶體潮漲潮落沖漢稠呼呼傳坐俶落大面地理數據笃修耳聾翻卷構造湖漢之季徽物簡求燋秃饑流濟事酒爐郡屬軍役開身看押寇先礦硐寬以待人牢誠骊姬理樂靈飛散厲壇六一先生輪翮驘軍黏糊女史炮局盆地朋類濮上風秋高軀躬紗元慫兢談笑封侯條列萬事大吉僞命無家可奔鮮輝閑捷先考鮮枝霄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