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刻”。1.陰沉刻薄。《南史·宋晉熙王昶傳》:“ 晉熙 太妃 謝氏 ,沉刻無親,物理罕比。”
(2).深刻。 清 劉大櫆 《贈大夫闵府君墓志銘》:“其為制舉之文,覃思力索,沉刻簡遠。”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李青蓮詩》:“若論其沉刻,則不如 杜 ;雄鷙,亦不如 韓 。”
“沈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ěn kè,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多用于形容性格或為人處世的負面特質。例如,《南史·宋晉熙王昶傳》中提到“沉刻無親”,描述人物性情陰郁且待人苛刻。
指思想、文筆等具有深邃而透徹的特質。例如: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與古籍用例,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南史》或清代文學評論著作。
沈刻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三點水)和“刀”,分别拆分時的筆畫分别為3畫和2畫。沈刻的拼音為shěn kè。
沈刻源于古代印章文化,指的是在印章或印文上刻寫銘文或圖案。它是從印章的制作工藝中演化而來的。在繁體字中,沈刻的寫法為「瀋刻」。
在古代,沈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它的形态與現代寫法類似,由“水”和“刀”兩個部分組成。
1. 他的印章上沈刻着他的名字。
2. 這個銅器上精美的沈刻令人贊歎。
沈刻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比如:
1. 沈刻技藝
2. 沈刻圖案
3. 沈刻工藝
和沈刻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1. 雕刻
2. 刻印
3. 刻畫
和沈刻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1. 塗抹
2. 抹除
3. 拓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