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Day]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等地工人舉行大罷工和遊行示威,反對資本家的殘酷剝削,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經過流血的鬥争,取得了勝利。18 * 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簡稱“五一”
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全球勞動人民共同慶祝的節日,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五一國際勞動節又稱“國際示威遊行日”,是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法定節日,定于每年5月1日。它象征着勞動者通過鬥争争取合法權益的勝利,是人類文明民主進步的重要标志。
曆史背景
19世紀歐美工人每日工作長達14-16小時。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21萬工人發起大罷工,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最終通過流血鬥争取得勝利。
節日确立
1889年7月,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代表大會上,将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以紀念這次工人運動。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政府發布的節日解讀。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每年的五月一日,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共同慶祝的勞動者節日。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慶祝勞動者的節日。
拆分部首和筆畫: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五”、“一”、“國”、“際”、“勞”、“動”和“節”七個字。其中,“五”字是由上下兩個橫畫組成,從上往下數第五畫;“一”字是由一橫一豎組成,隻有一畫;“國”字由上下兩個豎畫和左邊一個橫畫組成,共計五畫;“際”字由上下兩個豎畫、左邊一個撇和右邊一個提組成,共計九畫;“勞”字由上下兩個豎畫、左邊一個撇和右邊一個橫畫組成,共計八畫;“動”字由左右兩個撇和中間一個橫畫組成,共計六畫;“節”字由上下兩個豎畫、左邊一個彎鈎和右邊一個橫畫組成,共計八畫。
來源:五一國際勞動節最早源于1886年美國芝加哥的工人************,當時工人們要求實行每天工作八小時的制度。後來,國際工人運動組織決定将五月一日設為國際勞動節,以紀念和慶祝工人們的權益和貢獻。
繁體:五一國際勞動節(繁體字:五壹國際勞動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寫法,因為其概念在古代并不存在。
例句: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人們不僅放假休息,還可以參加各種慶祝活動。
組詞:勞動者、勞動、國際、節日。
近義詞:勞動節、勞動人民節。
反義詞:封建主義節日、反動節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