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都的意思、三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都的解釋

(1).三個都城。 春秋 魯 三 桓 執政,皆建城拟于國都, 季孫 之 費 、 孟孫 之 成 、 叔孫 之 郈 ,稱三都。《左傳·定公十二年》:“ 仲由 為 季氏 宰,将堕三都。” 杜預 注:“三都, 費 、 郈 、 成 也。”

(2).三個都城。指 戰國 趙 、 衛 、 魏 三國的都城。《呂氏春秋·無義》:“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誘 注:“三都, 趙 、 衛 、 魏 。”

(3).三個都城。 東漢 稱 雒陽 為東都, 長安 為西都, 宛 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 三國 時的 蜀 都 成都 、 吳 都 建業 、 魏 都 邺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李善 注:“三都, 蜀 、 吳 、 魏 也。”

(5).三個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廣都 、 新都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廣都 、 新都 為三都,號名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縣 , 蜀 有三都,謂 成都 、 廣都 ,此其一焉。”

(6).三個都城。 唐 都 長安 , 顯慶 二年(657年)建 洛陽 為東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晉陽 為北都,與 長安 合稱三都。

(7).指 晉 左思 所著《三都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 唐 齊己 《移居》詩:“欲問存思搜抉妙,幾聯詩許敵《三都》。” 明 沉鲸 《雙珠記·假恩圖色》:“失意賦《三都》,駐足将軍樹。” 清 彭極 《得爰琴兄都門信》詩:“牀頭寶劍泣魚腸,賦就《三都》價未償。”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于大樹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樓有感》詩之四:“親心萬裡苦相關。”原注:“ 汀 ( 福建 長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者,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伐木時,有術者 周元大 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而煮之於鑊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都”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曆史都城組合

  1. 春秋魯國三都

    • 指季孫氏的費邑、孟孫氏的成邑、叔孫氏的郈邑,三城因規模堪比國都而得名。該記載見于《左傳》,孔子弟子子路曾主張“堕三都”以削弱權臣勢力。
  2. 東漢三都

    • 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都宛(今河南南陽),是東漢時期的重要政治中心。
  3. 三國時期三都

    • 蜀漢成都、東吳建業(今南京)、曹魏邺城(今河北臨漳),分别代表三國政權的都城。
  4. 唐代三都

    • 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晉陽(今太原),顯慶至天授年間确立的行政中心。

二、其他含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史書、文學作品及地方志記載,若需完整文獻來源可查閱《左傳》《呂氏春秋》等典籍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都的意思

《三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三個都市或者三個城市。它可以指代三個重要的城市或者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都》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三”和“都”。其中,“三”是由“一”和“三”兩個部首組成,共有3個筆畫;“都”是由“一”和“者”兩個部首組成,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三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曆史,代表了一個地方或者國家内部的三個重要城市或地區。在古代中國,一些曆史文獻中可以找到關于“三都”的記載,如“三都會師”等。

繁體

《三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都」,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關于《三都》,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相似,仍然由“三”和“都”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我們計劃明年去中國旅遊,一定要去三都遊覽一下。

2. 這個國家的三都都非常繁華,各自有不同的特色。

組詞

三都并不常用于組詞,比較常見的是與地名或者具體城市相關的詞語。例如:“三都水族自治縣”、“三都懶人谷”等。

近義詞

與“三都”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三大都市”、“三個城市”等。

反義詞

由于“三都”的含義比較特殊,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如果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反義詞可以是“單一都市”或者“一個城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