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節的意思、踏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節的解釋

亦作“蹋節”。以腳踏地打節拍。 唐 張祜 《觀楊瑗柘枝》詩:“紫羅衫宛蹲身處,紅錦靴柔踏節時。” 元 楊維桢 《紅牙闆歌》:“十三紅兒舞鷓鴣,輕蓮蹋節隨疾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但需結合語境區分使用:

  1. 以腳踏地打節拍(主流用法)
    指通過腳踏地面來配合音樂或舞蹈節奏的行為,常見于古代詩詞描述歌舞場景。例如:

    • 唐代張祜《觀楊瑗柘枝》詩:“紅錦靴柔踏節時”;
    • 元代楊維桢《紅牙闆歌》中“輕蓮蹋節隨疾徐”,均描繪舞者用腳步踩踏節奏的動作。
  2. 違背禮節(存疑釋義)
    提到該詞有“破壞莊重場合”之意,源于古代官府慶典的禮儀規範。但此解釋在其他文獻中未見明确佐證,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建議:現代語境下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若涉及古籍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該詞的兩種含義可通過字形“踏”(腳踩)與“節”(節奏/禮節)輔助記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節》的意思

《踏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踐踏、踩踏節日的意義。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踏”和“節”。

《踏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字的拆分部首是“足”,總共有11個筆畫;“節”字的拆分部首是“裡”,總共有9個筆畫。

《踏節》的來源

《踏節》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無法具體追溯到某個特定的來源。它是根據漢字的組合發展而來的。

《踏節》的繁體

《踏節》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踏節」。

《踏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踏節》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遵循現代的寫法,即「踏節」。

《踏節》的例句

1. 在這個慶祝活動中,人們歡快地載歌載舞,暢快地踏節。

2. 兒童們手牽手,歡快地踏着節奏,跳起了歡樂的踏節舞蹈。

《踏節》的組詞

1. 踏步:步行時腳踩地面的動作。

2. 踏實:形容人或行為穩重可靠,不輕率。

《踏節》的近義詞

踏踩、踐踏。

《踏節》的反義詞

尊重、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