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夷的意思、望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夷的解釋

秦 代宮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泾陽縣 東南,因東北臨 泾水 以望北夷,故名。 秦 末, 趙高 迫殺 秦二世 于此。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大壯》:“ 高 弑 望夷 , 胡亥 以斃。”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或擢筋於廟梁,或絶命於 望夷 。蓋所拔之非真,而忠能之不用也。”《全唐詩》卷八六六載 臨淄縣主 《與獨孤穆冥會詩》:“ 望夷 既結釁,宗社亦貽羞。”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望夷宮 中鹿為馬, 秦 人半死長城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望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典故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和典故溯源兩個角度闡釋:

一、字面釋義

二、曆史典故核心釋義

望夷特指秦代宮名“望夷宮”,位于鹹陽東北泾水畔,因可“望北夷”(監視北方匈奴)而得名。其典故源于秦末重大事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丞相趙高為專權,于望夷宮發動政變,逼迫秦二世胡亥自盡(《史記·秦始皇本紀》)。此事件史稱“望夷之禍”,成為權臣弑君、王朝傾覆的象征。

三、引申與文化意象

後世文獻中,“望夷”一詞承載兩層引申含義:

  1. 帝王遇險之喻

    如《鹽鐵論》以“望夷之敗”警示君主失權之危。

  2. 政權崩塌之兆

    唐代柳宗元《古東門行》中“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暗用望夷宮變典故,喻指政治暗流。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第6冊第1533頁:

    “望夷:秦宮名……趙高殺二世于此。”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第1479頁:

    “望夷宮:秦宮……二世被弑處。”

  3.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骖馬……蔔曰:‘泾水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趙高)使郎中令為内應,二世自殺。”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釋義依據權威工具書及正史記載。如需查證,可參考中華書局《史記》或商務印書館《辭源》紙質/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望夷”是秦代宮殿名稱,其含義與地理位置、曆史事件密切相關。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1. 地理位置與命名 望夷宮位于今陝西省泾陽縣東南,因東北方向臨近泾河,可瞭望北方少數民族(北夷),故得名“望夷”。這一命名體現了秦代對北方邊疆的軍事防禦意識。

2. 曆史事件 該宮殿因秦末重大曆史事件聞名:公元前207年,宦官趙高在此發動政變,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殺,标志着秦帝國加速滅亡。此事件在《易林·乾之大壯》等古籍中均有記載()。

3. 文獻記載 晉代葛洪《抱樸子·名實》以“絕命于望夷”暗喻權力鬥争的下場,側面印證了該地點的曆史象征意義()。漢代以來,望夷宮成為文人借古諷今的常用典故。

4. 現代考據 目前學界普遍以泾陽縣蔣劉鄉福隆莊一帶為望夷宮遺址推測位置,但具體考古證據尚待進一步發掘(綜合、)。

别人正在浏覽...

辦不到成鑒乘堅驅良出成果吹胡子瞪眼鹑哨,鹑笛膽土得勝褂兜盤放潑房望發色分洪廣澤王管蠡窺測還報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花項灰靡虎旅急流謹好津唾積俗繼晝可可空負曠瀁連結撩水詈罵陵蹙靈岫理冤摘伏攏岸鸾钗梅什兒秣飼目瞪心駭拇指牛湩牛皮膠錢靫兒勤雜人員曲律渠堰榮稱宂煩熔今鑄古山東山相,山西出将傷恫詩律試想水式嗣訓特立惟城握發吐哺五花爨弄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