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圜率的意思、圜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圜率的解釋

圓周率。 清 戴震 《考工記圖》:“ 鄭 注用六觚之率,周三徑一,約計大數爾,非圜率也。”參見“ 圓周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圜率”一詞并非現代漢語中的标準術語,可能是對“圓周率”的誤寫或古語表述。以下是對可能含義的詳細解釋:

1. 若指代“圓周率”(π) “圜”在古漢語中通“圓”,如《周禮·大司樂》記載“圜鐘為宮”,即指圓形鐘器。因此“圜率”可理解為: $$ π = frac{周長}{直徑} approx 3.1415926535... $$ 該數學常數用于計算圓形周長、面積等幾何問題,在物理、工程等領域廣泛應用。

2. 其他可能性 若為特定領域術語,可能需結合語境分析。例如:

建議:現代标準表述應使用“圓周率”,若需探讨古代數學術語,建議補充具體文獻出處以便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圜率

圜率是一個常見的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囗”和“口”,拼音為“huán lǜ”。共有13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囗”是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表示圍繞、圈住的意思,屬于象形字。筆畫數為3。

“口”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嘴巴的形狀,也可表示說話的意思。屬于指事字。筆畫數為3。

來源

“圜率”的字義有兩個方向。一方面,“圜”表示圓形,即曲線上某一點到曲線上的另一點所劃出的弧的長度。另一方面,“率”表示比例、系數的意思。因此,“圜率”指的是曲線上一點處的切線斜率,可以理解為曲線在該點的傾斜程度。

繁體

繁體字“圓率”與簡體字“圜率”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圈起來的“囗”稱為“口字旁”,表示周圍、圍繞的意思。而在古籍和碑刻中出現的“圜率”字,字形會稍有改變,但仍可辨認。

例句

1. 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圜率的概念來解答。

2. 圜率的計算可以通過微積分方法求得。

組詞

圜周率、圜周、曲率

近義詞

曲率、斜率

反義詞

直線、線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