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意思、冰雹的詳細解釋
冰雹的解釋
[hail;hailstone] 空中降下的冰塊,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陣雨出現
詳細解釋
空中降下的冰塊,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陣雨出現。又稱做雹,或雹子。 唐 韓愈 等《納涼聯句》:“仰懼失交泰,非時結冰雹。” 宋 蘇轍 《雪中洞山黃檗二禅師相訪》詩:“君不見,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見,臘月幽谷寒花開。” 清 沉用濟 《黃河大風行》:“暝來打篷聲腷膊,半為雨點半冰雹。” 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北方的暴雨是那麼急,那麼涼,有時候夾着核桃大的冰雹。”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雹的解釋 雹 á 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常在夏季隨暴雨下降:冰雹。雹子。雹災。 筆畫數:; 部首: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冰雹是一種固态降水現象,以下是關于其定義、形成過程及特點的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特征
冰雹是從強烈發展的積雨雲中降落的冰塊或冰粒,呈球形、圓錐形或不規則形狀,由透明與不透明冰層交替組成。通常直徑超過5毫米,常見如黃豆大小,最大可達10厘米以上。
二、形成條件與過程
-
必要條件
- 強上升氣流:将水汽快速擡升至高空低溫區(-12℃~-16℃),形成冰晶。
- 豐富水汽:為冰雹增長提供物質基礎。
- 溫度垂直變化:0℃層高度明顯,促使水汽反複凍結與凝結。
-
形成階段
- 胚胎形成:水汽凝結為冰晶或霰(小冰粒),成為冰雹核心。
- 反複增長:冰晶在雲中隨氣流上下運動,與過冷水滴碰撞凍結,形成多層結構。
- 降落階段:當冰雹重量超過氣流托舉力時下落,未完全融化則形成地面雹災。
三、特點與影響
- 時空分布:多發生于春末至秋初,山區、冷暖空氣交彙地帶更頻繁。
- 破壞性:直徑越大破壞力越強,如10厘米冰雹下落速度超40米/秒,可損毀農作物、建築等。
- 伴生現象:常伴隨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四、擴展說明
冰雹在古籍中稱“冷子”,其形成機制與積雨雲的“垂直工廠”特性密切相關。現代通過氣象雷達監測和人工防雹技術可減輕其危害。
如需更詳細的科學原理或曆史案例,可參考、2、4、5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雹(bīng báo)是指氣象現象中的降水形式之一,其特點是冰球大小的雨滴從雲中降落地面。下面是關于冰雹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冰雹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雨,它們分别表示冰和雨水。冰雹的拆分筆畫是13畫,冰包含5畫,雹包含8畫。
來源:
冰雹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冰和雹兩個字合并形成的,用于描述降落在地面上的冰雨珠。
繁體字:
冰雹的繁體字是「冰霰」,與簡體字寫法有所差異,但含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冰雹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使用冰和雹兩個字的組合,表示冰球大小的雨滴。
例句:
1. 今天下了一場冰雹,地面都被冰珠覆蓋了。
2. 我們必須小心冰雹,以免被冰球擊中。
組詞:
冰雹可以進行組詞,如冰雹天氣、冰雹預警、防冰雹措施等,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靈活組合。
近義詞:
冰雹的近義詞有雹、冰珠等,它們用來描述相同的降水形式。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沒有降水的氣象條件,如晴天、幹燥等。但是冰雹本身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