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危言覈論的意思、危言覈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危言覈論的解釋

正直而翔實的言論。《後漢書·郭太傳》:“後遭母憂,有至孝稱。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覈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危言覈論”是“危言核論”的異體寫法,其中“覈”為“核”的異體字,二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正直而翔實的言論,強調言辭嚴謹、内容真實可靠,而非字面“危言”可能引發的誤解。

2.詞源與出處

出自《後漢書·郭太傳》:“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此處描述郭太(字林宗)雖擅長品評人物,但避免發表激烈直白的言論以避禍。

3.用法與語境

4.易混淆點

需注意與“危言聳聽”區分:

5.相關延伸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士人對言論分寸的把握,尤其在政治敏感時期,既保持正直又避免招緻災禍的處世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言覈論的意思

《危言覈論》是指一個人對他人的警告或批評言辭,是以危險性言辭和刻薄論斷為主要特點的言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危言覈論》的部首拆分為:卩言見言/讠則讠。

《危言覈論》的總筆畫數為20畫。

來源和繁體

《危言覈論》一詞源自《論語》中的一段話:“子曰:‘危言危行,君子矜而不争。’”意為警告或批評之言舉足輕重。

《危言覈論》是繁體中文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危言覈論》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狀和意義并未改變。在古代,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導緻了字形的多樣性。

例句

1. 他的危言覈論引起了很多争議。

2. 這位政治家的危言覈論讓人們對他的實力産生了懷疑。

3. 别人的危言覈論并不能動搖我的信心。

組詞

1. 危言:指以危險性言辭來警告或批評他人。

2. 覈論:指對他人的論斷或批評。

近義詞

1. 警言:意為警示之言。

2. 批評:意為對他人言行進行評判和指責。

反義詞

贊美:意為對他人言行進行贊揚和認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