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危言覈論的意思、危言覈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危言覈論的解釋

正直而翔實的言論。《後漢書·郭太傳》:“後遭母憂,有至孝稱。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覈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危言覈論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用例兩方面進行權威解釋:

  1. 核心釋義

    指正直而翔實的言論。其中:

    • “危言”:本義為“正直的話”,《漢語大詞典》釋為“正直的言論”(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引申指不避忌諱、敢于直陳的言論。
    • “覈論”(“覈”同“核”):指真實、确鑿、經過核實的言論。《說文解字》釋“覈”為“實也”,段玉裁注:“凡有骨之偁也…凡事物之實曰覈”(中華書局,2013)。故“覈論”強調言論的翔實有據、切中要害。

      因此,“危言覈論”整體形容言辭正直不阿,内容真實可靠,經得起推敲的議論或主張。

  2. 典籍出處與用例

    該成語最早見于南朝宋範晔所著《後漢書·郭太傳》:

    “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覈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此處指郭太(林宗)品評人物雖公正(善人倫),但發言謹慎,不發表過于激烈直率且務求确鑿的言論(不為危言覈論),因此在宦官專權的環境中得以保全自身。此例奠定了該詞形容正直且務實的言論的基調。可參考《後漢書》權威點校本(如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線上資源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後漢書》條目

  3. 現代理解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危言覈論”強調的是一種負責任、有擔當的言論态度:

    • 既要求立場正直,敢于揭示問題或表達不同見解(危言)。
    • 更要求内容嚴謹,基于事實,論證周密,經得起檢驗(覈論)。

      它區别于單純的“危言聳聽”(誇大其詞以使人驚懼),也區别于泛泛而談的空論,是耿直與求實的結合體。常用于形容學者、評論家或诤友提出的深刻、切實且有價值的意見或批評。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危言覈論”是“危言核論”的異體寫法,其中“覈”為“核”的異體字,二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正直而翔實的言論,強調言辭嚴謹、内容真實可靠,而非字面“危言”可能引發的誤解。

2.詞源與出處

出自《後漢書·郭太傳》:“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此處描述郭太(字林宗)雖擅長品評人物,但避免發表激烈直白的言論以避禍。

3.用法與語境

4.易混淆點

需注意與“危言聳聽”區分:

5.相關延伸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士人對言論分寸的把握,尤其在政治敏感時期,既保持正直又避免招緻災禍的處世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版白幍拔舉備警兵號駁蚌蔔築參閲長理摻鼓車徒從俗浮沉翠錢大班邸肆鵝不食草旊人分針感舊歌折海裡猴兒寒俊濠上鶴洞洪化堅刃交付戒條井陌驚跇紀庸絶伎空軍了日羅拜妙速眇指命案木梗撓懷鵬風偏盲破碗破摔鉗戾窮燒旗手啟佐蛐蟺哥确鬭散質食焄貼經替歸提問捂蓋子顯亮仙師孝門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