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井的意思、棄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井的解釋

廢井。表示虛廢前功。 南朝 齊王屮 《頭陀寺碑文》:“以此寺業廢於已安,功墜於幾立,慨深覆簣,悲同棄井。” 宋 朱熹 《答蔡季通書》:“《綱目》竟無心力整頓得,恐為棄井矣。” 清 黃生 《義府·棄井》:“棄井猶廢井,言虛廢前功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井”是一個具有比喻意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延伸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棄井”字面指廢井,即被廢棄的水井。其引申義為因未完成目标而導緻前功盡棄,常用來比喻努力半途而廢或功業未能圓滿。


二、出處與典故

  1. 《孟子·盡心上》
    孟子以“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為例,強調堅持的重要性:即使挖井九轫(古代長度單位,約合七尺),若未觸及泉水便放棄,仍等同于廢井。
    (注:此句常被簡化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的類似表達。)

  2. 其他文獻引用

    • 南朝王屮《頭陀寺碑文》用“悲同棄井”表達功業未竟的遺憾。
    • 宋代朱熹在書信中以“恐為棄井矣”形容著作未完成的擔憂。

三、引申意義


四、例句參考

  1. 古籍例:
    “井不及泉猶棄井,山如虧篑未為山。”(宋·何基)
  2. 現代例:
    “勘測隊因技術問題棄井撤走,泉水卻自然湧出。”(例句)

五、總結

“棄井”通過廢井的具象,生動傳達了對半途而廢的批判,常見于文學與哲學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井(棄+井) 棄井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棄和井。其中,棄是一個由弓和去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表示放棄、舍棄的意思;井是一個由二和水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表示水井。棄井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放棄或舍棄水井的意思。 棄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十五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有一口水井,卻因為出現幹旱而斷水了。人們紛紛前往乞求雨水,但大家的努力都沒有收到回報。于是,有一位名叫崔杼的賢人,提議将水井廢棄,以祈求上天的恩澤。他的建議得到了人們的認同,并最終恢複了雨水。從此以後,人們将放棄水井的行為稱為棄井。 在繁體字中,棄井的寫法為「棄井」,保留了傳統的繁體字形。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棄」的古代寫法為「廾弋弓」,而「井」的古代寫法為「二丨水」。這些古代寫法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 以下是一些關于棄井的例句: 1. 在旱季,農民們不得不棄井尋找其他水源。 2. 這座廢棄的水井裡曾經埋藏着許多曆史的秘密。 3. 他們決定棄井開辟新的水源。 與棄井相關的組詞有: 1. 棄置:放棄、抛棄。 2. 棄嬰:抛棄的嬰兒。 3. 棄官:主動辭去官職。 4. 棄暗投明:抛棄錯誤、壞事情轉向正确、好的一方。 與棄井近義詞有: 1. 廢井:廢棄的水井。 2. 抛井:抛棄水井。 與棄井反義詞有: 1. 保井:保留水井。 總結:棄井一詞源自古代故事,表示放棄或舍棄水井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寫作「棄井」。棄井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都圍繞着棄井的概念展開。通過了解棄井的意義及其相關詞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漢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