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井的意思、棄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井的解釋

廢井。表示虛廢前功。 南朝 齊王屮 《頭陀寺碑文》:“以此寺業廢於已安,功墜於幾立,慨深覆簣,悲同棄井。” 宋 朱熹 《答蔡季通書》:“《綱目》竟無心力整頓得,恐為棄井矣。” 清 黃生 《義府·棄井》:“棄井猶廢井,言虛廢前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井”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出自《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字面指未挖到泉水便廢棄的水井,引申比喻做事半途而廢、功敗垂成的行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對經典文獻的引用。

從語義結構分析,“棄”表示放棄、廢止,“井”指人工開鑿的取水設施,組合後構成偏正結構名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1. 工程未達目的:特指未實現預設功能(如取水)的廢棄工程
  2. 努力中途廢止:強調主觀層面的堅持不足
  3. 資源浪費象征:隱含對人力物力虛耗的批判

該詞的權威性解析可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當代語境中使用該詞時,多取其比喻義而非字面義,常見于論述堅持與放棄之辯證關系的學術著作,如哲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棄井”是一個具有比喻意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延伸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棄井”字面指廢井,即被廢棄的水井。其引申義為因未完成目标而導緻前功盡棄,常用來比喻努力半途而廢或功業未能圓滿。


二、出處與典故

  1. 《孟子·盡心上》
    孟子以“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為例,強調堅持的重要性:即使挖井九轫(古代長度單位,約合七尺),若未觸及泉水便放棄,仍等同于廢井。
    (注:此句常被簡化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的類似表達。)

  2. 其他文獻引用

    • 南朝王屮《頭陀寺碑文》用“悲同棄井”表達功業未竟的遺憾。
    • 宋代朱熹在書信中以“恐為棄井矣”形容著作未完成的擔憂。

三、引申意義


四、例句參考

  1. 古籍例:
    “井不及泉猶棄井,山如虧篑未為山。”(宋·何基)
  2. 現代例:
    “勘測隊因技術問題棄井撤走,泉水卻自然湧出。”(例句)

五、總結

“棄井”通過廢井的具象,生動傳達了對半途而廢的批判,常見于文學與哲學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按酒阿姨寶方本兵本像財昏參詳城谯稱使池塘初來挫北大備怠惰因循呆澀搗虛東滾西爬鍛工端面發伏負壘鼛鼛工程塑料估船孤論豪帥核議紅光滿面紅衣大炮江北勦民藉姑饑國進圍褲兜壼彜梿枷刢利幔幙品誼鋪衍牽役牽魚栖毫齊疾青盻秋浦潤屋失德示形通風透切推輪捧毂亡人畏畏蚊麈無絲有線武藝超群下書系風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