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重要的兵器。 漢 蔡邕 《答诏問災異》:“武庫,禁兵所藏國家之本兵也。”
(2).本部軍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以 劉表 大将 文聘 為 江夏 太守,使統本兵。”
(3).執掌兵權。《新唐書·姚崇傳》:“ 崇 建言:‘臣事 相王 ,而夏官本兵,臣非惜死,恐不益王。’乃召改春官。” 宋 曾鞏 《樞密遷官加殿學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遺,以輔朕躬,當國本兵,庶言惟允。”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四》:“ 唐虞 時兵政兼于刑官,未有專司,至 仲康 始命 胤侯 掌六師,是本兵之官始于 夏 也。”
(4).見“ 本兵府 ”。
(5). 明 代兵部尚書的别稱。 明 李贽 《王骥》:“夫國家用人,唯用其才,今乃使有才者不得用……其為宰相、冢宰、本兵,吾謂其慚汗滿面、愧死無地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劄》:“本兵 熊明 遇 束手無策,故此託弟前來,懇求妙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他很明白自己近幾年身任本兵,對内對外軍事上一無成就。”
“本兵”是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最重要的兵器
指國家武庫中象征軍事根本的武器。如漢蔡邕《答诏問災異》提到“武庫,禁兵所藏國家之本兵也”。
本部軍隊
指隸屬于某政權或将領的直屬軍隊。例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曹操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
執掌兵權
唐代文獻《新唐書·姚崇傳》中,姚崇因兼任夏官(兵部尚書)而提出“臣事相王,而夏官本兵”,意為掌握軍事指揮權。
明代兵部尚書的别稱
明代将“兵部尚書”俗稱為“本兵”,如《明史·職官志》中兵部職能相關記錄。
代指本國軍隊
廣義上可泛指本國的軍事力量,強調軍隊的忠誠與保衛職責。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3、5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