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品誼的意思、品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品誼的解釋

品性道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此生品誼可託,待汝三兄至,為汝主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文清》:“﹝ 文清 ﹞名播海内,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 包孝肅 比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翰林官朝夕講習文章,樹立品誼,猶不足以補報萬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品誼"是漢語中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詞義演變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構成 • "品"字本義指種類級,《說文解字》注:"品,衆庶也",後衍生出品德、品格之意,特指人的道德修養。 • "誼"通"義",《正字通》釋為"人所宜也",既包含情誼,也指符合道義的行為準則,如《漢書·董仲舒傳》載:"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用法。

二、詞義内涵 綜合《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雙重維度:

  1. 道德品質:指個人在倫理規範中表現出的品格特質,如正直、誠信等德行修為
  2. 情義準則:強調人際關系中符合道義的情感聯結與交往原則

三、使用特征 據《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記載,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評價人物德行操守的正式文體,如碑銘、人物傳記等體裁。在語義強度上,較之"品德""品行"等近義詞,更側重道德準則與人際關系的結合狀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品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ǐn yì,其核心含義為品性道德,主要用于描述個人的品德修養和道德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

  1. 蒲松齡《聊齋志異·薛慰娘》提到:“此生品誼可託”,意為“此人的品德值得托付”()。
  2. 陳康祺《郎潛紀聞》中強調官員需“樹立品誼”,即通過修養品德來報效國家()。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品誼”并非成語,部分網絡資料将其誤歸為成語(如),但權威典籍中未見此分類()。其近義詞包括“德操”“品行”,反義詞可對應“失德”“無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柏谷山背時波靡不知所以柴燎闡濟斥苦麤滾滾蹈壅德風德高望重點茆頂缸頂名獨孤笃正督治防線法無二門分進涪皤扞城甘毳關防冠絕一時關嶮谷神徽榮獲民家庭作業解構之言金安久陪伎藝蟨鼠絶調渴酒黎長浏如馬鄧賣鄰明識撓勾牌金偏門棋局清峻泅渡全恉認可删洗羶芗市門矢如雨下說導肆野檀柘丸子威音相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