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性道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此生品誼可託,待汝三兄至,為汝主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文清》:“﹝ 文清 ﹞名播海内,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 包孝肅 比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翰林官朝夕講習文章,樹立品誼,猶不足以補報萬一。”
“品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ǐn yì,其核心含義為品性道德,主要用于描述個人的品德修養和道德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
需注意,“品誼”并非成語,部分網絡資料将其誤歸為成語(如),但權威典籍中未見此分類()。其近義詞包括“德操”“品行”,反義詞可對應“失德”“無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品誼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品誼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言,共有12個筆畫。
品誼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品”是一個表示評價、品質的字,“誼”表示友誼、親善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品”沒有變化,而“誼”在繁體中被寫作“誼”。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和文獻記載,古時候的品誼在《說文解字》中寫作“品禕”,而在《康熙字典》中寫作“品譩”。這些寫法略有差異,但都意味着品質高尚、友好。
1. 他們之間的品誼非常深厚,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卻從未疏遠。
2. 他對音樂有着極高的品誼,對于經典音樂作品有着獨到的見解。
品德、品行、品質、品味、品評
友誼、和諧、友好、親善、和睦
敵意、沖突、不和、矛盾、分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