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憲的意思、垂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憲的解釋

垂示法則。《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晉書·後妃傳序》:“是以哲王垂憲,尤重造舟之禮。” 明 宋濂 《使南稿序》:“固當著之史牒,垂憲萬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垂憲”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将法則、規範或典範流傳下去,作為後世遵循的準則。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垂憲”由“垂”與“憲”二字構成。

    • 垂:本義為“懸挂”、“下垂”,引申為“流傳”、“留傳”、“施予”、“賜予”之意。在此詞中,取其“流傳後世”、“使之永存”的含義。
    • 憲:本義為“法令”、“法度”、“典範”、“榜樣”。《說文解字》釋為“敏也”,段玉裁注引申為“懸法示人曰憲”,即公布法令使人知曉遵守,故引申為法度、規範、根本大法。
    • 合義:因此,“垂憲”即指将重要的法度、規範、典範确立并流傳下去,使之成為後世永久遵循的準則或榜樣。它強調的是一種具有指導性和約束力的典範或法則的永恒性和傳承性。
  2. 用法與語境:

    • 書面語與古語色彩:“垂憲”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用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法律典籍、政論文章或頌揚功德的語境中,現代漢語日常使用頻率不高。
    • 主體與對象:其主體通常是具有崇高地位或重大貢獻的人物(如聖王、先賢)、重要的文獻典籍(如法典、經典)或重大的制度、原則。對象則是後世、子孫或國家社會。
    • 常見搭配:常與“萬世”、“後世”、“作則”(作垂憲萬世)、“立法”(立法垂憲)、“著書”(著書垂憲)等詞語搭配使用,強調其長久的影響力和指導意義。例如:
      • “制禮作樂,垂憲萬世。” (制定禮儀和音樂,為萬世留下法則。)
      • “此乃先王立法垂憲之本意也。” (這就是先王制定法律、确立典範留傳後世的根本用意。)
      • “其功績足以垂憲後世。” (他的功績足以作為典範流傳後世。)
  3. 權威典籍佐證:

    • 該詞義在權威辭書中得到明确闡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垂憲”釋義為“垂示法則”。此釋義精準地概括了該詞的核心内涵,即通過展示或确立法則來為後世提供遵循的規範。
    • 其構詞理據和含義亦可追溯至古代經典。例如,《尚書·周書·蔡仲之命》有“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之句,意為“你應當彌補前人的過錯,思忠思孝;你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前行,能夠勤勞而不懈怠,以此給你的後代留下典範”。這裡的“垂憲乃後”即“為你的後代留下典範/法則”。雖非完全相同的“垂憲”二字連用,但“垂”與“憲”在此語境中的結合已清晰體現了該詞的雛形與核心意義。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垂憲”釋義為“垂示法則”。
  4. “垂憲”是一個莊重典雅的古語詞,意指将重要的法度、規範或典範确立并永久流傳下去,作為後世必須遵循或效仿的準則。它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重視曆史傳承、尊崇先賢智慧、強調制度規範延續性的思想觀念。其權威釋義主要來源于《漢語大詞典》等大型權威辭書,其語用和思想根源則可追溯至《尚書》等古代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垂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í xiàn,其核心含義為垂示法則,即通過确立規範或典範供後世遵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垂:本義為“挂下、流傳”,引申為“流傳後世”或“自上而下示範”。
    • 憲:指“法令、憲法”,也泛指規範或準則。
      組合後,“垂憲”意為通過示範或制定法令來确立法則。
  2. 核心含義
    指通過言行、制度等為後世樹立典範或規範,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強調對後代的指導意義。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
      (意為:你應自身踐行勤勉,為後代垂示法則)。
    • 《晉書·後妃傳序》:“哲王垂憲,尤重造舟之禮。”
      (指賢明君主通過禮儀制度為後世立範)。
  2. 後世引用
    明代宋濂在《使南稿序》中寫道:“固當著之史牒,垂憲萬世。”
    (強調将功績載入史冊,為萬世立則)。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的考據,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尚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竈剝船本分官邊羨鸊鹈劍稱指愁郁郁蠢居翠鬓淡豔遞代頂球多用發導繁重酆獄告密工棚公種黑白月黑錢紅巾軍胡闖岬嵑加上嘉羨計鬥負才髻荷進步人士可怪了若指掌亮工連緜字立馬追镫靈覺露桁輪機長帽盔兒懋修滅戶匹雛遷讁侵叛倛頭鵲衣屈笮山阪沙勇生擒活捉鼠盜通信班抟精萬民牌傘瓦盤未然衛所五柞謝安屐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