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哺糟啜醨 ”。語本《楚辭。漁父》“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後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時俗,隨波逐流。 漢 王延壽 《王孫賦》:“同甘苦於人類,好哺糟而啜醨。”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
亦作“ 餔糟啜醨 ”。亦作“ 餔糟歠漓 ”。1.吃酒糟,喝薄酒。謂追求一醉。語本《楚辭·漁父》:“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文選》釃作“醨”。 呂向 雲:“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餔,食也。歠,飲也。糟、醨,皆酒滓。” 洪興祖 補注:“醨,薄酒也。” 宋 蘇轼 《超然台記》:“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一本作“ 餔糟啜漓 ”。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閩 酒深紅,如 汴梁 酒。予常在 臨洺關 ,向 李浦珠 索 洺 酒以飲 閩 人。鹹曰:‘此酒魂也。’真餔糟歠漓之言。”
(2).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讔》:“是以 子長 編史,列傳《滑稽》,以其辭雖傾回,意歸義正也。但本體不雅,其流易弊,於是 東方 、 枚臯 餔糟啜醨,無所匡正。” 傅尃 《過汨羅》詩:“我亦餔糟啜醨者,獨醒終古奈君何!”
(3).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 唐 賈至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至其逸韻,揚波扇飈,餔糟啜醨,時有婉麗之什,浮艷之句。”
“哺糟歠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權威來源中存在差異,需結合語境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與發音
發音為bǔ zāo chuò lí(部分誤讀為“wò lì”,但權威來源以“chuò lí”為準)。成語由四個字組成:
核心解釋
該成語出自《楚辭·漁父》“衆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原指在衆人沉醉的環境中隨波逐流,後引申為比喻效法時俗、屈從現實或隨波逐流。需注意,部分解釋(如“形容貧困”或“酒足飯飽”)與權威來源矛盾,可能是誤讀。
用法與近義詞
例句參考
如南朝文獻中的用例:“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表達被迫屈從世俗的無奈。
該成語核心含義是批判性表達對世俗妥協的态度,而非字面描述的飲食狀态。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字面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