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母之妹。别于庶妹。《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二年》:“﹝ 李惟誠 ﹞謙厚好書,得衆心。其母妹為 李正己 子婦。” 胡三省 注:“母妹者, 惟誠 同母之妹也。”
母妹指同母所生的妹妹,屬于古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詞,強調血緣關系中的共同母系來源。其核心釋義與用法如下:
母妹即“同母之妹”,區别于異母妹妹。古代宗法制度下,子女因母親身份不同而有嫡庶之分,“母妹”特指與自身為同一母親所生的妹妹,血緣關系最為親近。例如:
《梁書·蕭恢傳》載:“恢字弘達,太祖第九子也……幼聰穎,年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母妹比嫁,分財相贈,一無所取。”
此處“母妹”明确指蕭恢同母所生的妹妹。
現代漢語中,“胞妹”逐漸替代“母妹”成為通用詞,但二者含義一緻。需注意“胞妹”在當代更側重強調同父母所生(含父系),而“母妹”在古籍中僅明确母系血緣紐帶。
部分文獻可能誤将“母妹”理解為“母親的妹妹”(即姨母),實為混淆。如《後漢書·皇後紀》中“母妹”均指同母妹,如漢靈帝稱董太後為“母”,而董太後之妹則稱“母妹”,實為靈帝姨母。此類語境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參考資料:
“母妹”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同母所生的妹妹,與“庶妹”(即同父異母的妹妹)相區别。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李惟誠謙厚好書,得衆心。其母妹為李正己子婦。”
詞源與背景
引申含義
使用場景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百寶櫥百神寶爐被開方數悲婉赤狐沖脈抽打祠墓瑽瑽大家風範典谟訓诰丁字鎬棟鄂反騰峯腳龜駞還軸橫挑鼻子豎挑眼花柳症彙兌荟蕞貨賈僭據監擇鬋鬒荊州瘿籍年珂裡樂善好義悢怆黎祁亂董董迷離徜恍明朗拟憲咆哮西風竅門勸服全禮人亡物在三松倒省司神咒符釋奠時和歲稔説家克計瑣屑淘籮天文單位龆齓投曉妥妥危氣文質彬彬無群忤作詳盡香婆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