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中四傑的意思、吳中四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中四傑的解釋

明 初 楊基 、 高啟 、 張羽 、 徐贲 四人并有詩名,均 吳 人,故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山人·别號有所本》:“ 楊 ( 楊基 )在 洪武 間,官至 山西 按察使,與 高啟 、 張羽 、 徐賁 齊名,謂之‘吳中四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吳中四傑

“吳中四傑”是中國明代初期文學史上的重要術語,專指活躍于吳中地區(今江蘇蘇州一帶)的四位傑出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贲。他們以卓越的詩才和相近的地域文化背景被後世并稱,代表了元末明初江南詩壇的最高成就,對明代詩歌發展影響深遠。

一、核心定義與詞源

“吳中”即古代吳郡的核心區域,泛指蘇州及周邊;“四傑”意為四位才華超群的文人。該稱謂最早見于明清學者對四人文學地位的總結,如清代《明史·文苑傳》将四人并提,強調其“以詩名于吳中”的群體性特征。漢語詞典中通常定義為:“明代初年蘇州四位著名詩人的合稱,以高啟為首,詩風清麗婉約,兼具時代悲慨。”

二、成員生平與文學特色

  1. 高啟(1336-1374)

    字季迪,號槎軒,被推為“四傑之首”。其詩雄健奔放又含蓄深沉,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以恢弘筆觸抒寫曆史興亡。《四庫全書總目》評其“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

  2. 楊基(1326-1378)

    字孟載,號眉庵。詩風清俊流麗,擅長寫景詠物,如《嶽陽樓》以“春色醉巴陵,闌幹落洞庭”展現細膩筆觸,融合唐韻與宋意。

  3.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號靜居。詩歌重意境營造,語言簡淡。《明詩别裁集》稱其“五言古詩學杜,餘體亦具唐人格調”,代表作《過吳即景》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風物。

  4. 徐贲(1335-1393)

    字幼文,號北郭生。詩風工穩清雅,尤精五言。其《雨後慰池上芙蓉》以“池冷芙蓉落,園秋蛱蝶稀”傳遞亂世中的隱逸情懷,體現元明易代之際文人的精神困境。

三、文學史地位與影響

四人繼承唐宋詩學傳統,融合地域文化特色,開創了明初“吳中詩派”。其創作既承襲元代纖秾詩風,又注入時代動蕩中的憂患意識,為後續“前後七子”複古運動奠定基礎。現代學者認為,他們“以群體之力推動江南文學從元入明的轉型,成為連接宋元與明清詩歌的關鍵紐帶”。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詞條“吳中四傑”)
  2. 《明史·文苑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嚴迪昌《吳文化詩論》(蘇州大學學報專題研究)
  4.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明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吳中四傑”是明初蘇州地區四位傑出文學家的合稱,包括高啟、楊基、張羽、徐贲。他們活躍于元末明初,以詩文創作聞名,被視為明初文學複興的代表人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成員與背景

  1. 高啟

    • 籍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
    • 成就:被譽為“明代詩壇巨擘”,詩風清新俊逸,擅長七言歌行與律詩,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因得罪權貴,被朱元璋處死,成為文壇悲劇人物。
    • 特點:推崇唐詩傳統,情感真摯,格調高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
  2. 楊基

    • 籍貫:蘇州吳江(今江蘇吳江)
    • 成就:詩風典雅,擅長描寫自然風光與社會現實,代表作《蓉湖詩集》。其作品深刻而富有哲理。
  3. 張羽

    • 籍貫:蘇州昆山(今江蘇昆山)
    • 成就:詩風清新隽永,兼善書畫,代表作《松窗集》。
  4. 徐贲

    • 籍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
    • 成就:詩文格調清麗,注重情感與意境結合,代表作《少虛文集》。

二、文學特點與曆史意義


三、與其他“吳中”文學群體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文學史資料(如、4、8)。

别人正在浏覽...

徧祭不任晨鐘暮鼓大才盤盤谠言嘉論禱禳大學大正抖毛兒釩鋼菲葑分風劈流弗咈光潔度海湄禾杈合律恢達會費見效攪煩鏡頭金醴極幽柯幹苦心積慮靈廛柳情花意理則淪弊祿食滿中排出派賞片兒湯瞥觀侵近奇險肉松儒裝色散上榮賞月閃魄紗羊舍采聲曲升揚生意經石錢司言特絶填阏往教兀兀陶陶限隔挦毛獻納司消遙自在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