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建築物中,梁、拱券兩端的承重結構之間的距離
跨越空間的結構,如梁、拱、桁架、橋墩等相鄰兩支點之間的距離。引申為中間距離跨越的幅度。 韓北屏 《非洲夜會·撒哈拉的落日》:“它像一道跨度比較平緩的黑色的虹,顯出了我們地球的球形凸面。”《新華文摘》1981年第11期:“在同一部影片裡,語言表現力能沖破年齡跨度大、感情跌宕多、音域幅度寬等難關,恐怕還不多見。”
“跨度”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指建築物中相鄰承重結構(如梁、屋架、拱券等)兩端支撐點之間的距離。例如:
泛指不同維度上的距離或範圍差異:
提示:若需具體工程計算參數或更多專業場景應用,可查看(建築工程規範)或(工業設備标準)等來源。
跨度(kuà d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兩個極限之間的間隔或範圍。它可以用于時間、空間或其他方面的描述。
跨度的部首是“辵”(chuò),總共有12個筆畫。
跨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一書中,意為“從一個界限至另一個界限”。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範圍、間隔的意思。
跨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跨度」。
在古代,跨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廣韻》的記載,跨度可以寫作“䟁”,其中的部分字形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差異。
1. 這次考試的跨度相當大,涵蓋了各個知識點。
2. 城市的發展跨度很大,可以從古代到現代的曆史演變,可見其變化之大。
跨度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1. 跨度拙(kuà dù zhuō):指不夠靈活或不夠廣闊的跨度。
2. 跨度長(kuà dù cháng):指跨度較大或時間範圍較長。
1. 範圍(fàn wéi)
2. 規模(guī mó)
1. 限制(xiàn zhì)
2. 窄度(zhǎi d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