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棹的意思、弭棹的詳細解釋
弭棹的解釋
亦作“ 弭櫂 ”。停泊船隻。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闋。” 唐 陳子良 《入蜀秋夜宿江渚》詩:“我行逢日暮,弭櫂獨維舟。” 宋 賀鑄 《擁鼻吟·吳音子》詞:“别酒初銷,憮然弭櫂蒹葭浦。回首不見高城,青樓更何許。” 元 盧摯 《黑漆弩·晚泊采石》曲:“記朝來黯别 江 濱,又弭棹娥眉晚處。”
詞語分解
- 弭的解釋 弭 ǐ 平息,停止,消除:弭除。弭謗(止息诽謗)。弭患。弭兵(平息戰争)。 安撫,安定:内弭父兄,外撫諸侯。 順服:弭從。 弓末的彎曲處。 姓。 筆畫數:; 部首:弓; 筆順編號:
- 棹的解釋 棹 à 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ō 同“桌”。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弭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
字義解析
- 弭 (mǐ):本義指末端用骨、角等裝飾的弓,引申為停止、消除、平息之意。此處取其“停止、止息” 義。
- 棹 (zhào):本義指長的船槳,也代指船。此處取其“劃船、行船” 的動作義,或直接代指“船”。
- 合義:因此,“弭棹”字面意思就是“停止劃槳/停船” 或“使船停泊”。
-
文獻釋義與用例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記載,“弭棹”指停泊船隻,常出現在描繪旅途、歸鄉或駐留情景的詩文中,帶有文學意象。
- 《漢語大詞典》 對“弭棹”的釋義為:“停泊船隻。” 并引用南朝梁文學家何遜的詩句為例證:“弭棹偃夷猶,候風戒川後。”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 《古代漢語詞典》 也收錄該詞,釋義為:“停船。弭,止;棹,船槳,代指船。” 同樣引用何遜詩句為證。(《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商務印書館, 2014.)
- 古籍用例:
- 南朝梁·何遜《還渡五洲詩》:“弭棹偃夷猶,候風戒川後。” 此句描繪詩人停船等待風平浪靜再渡江的情景。
-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二十七引晉·潘尼《東武館賦》:“弭棹乎川涘,稅駕乎蘅臯。” 此句意為在河邊停船,在長滿香草的水邊高地卸下馬車(意指到達目的地停留)。
“弭棹”是一個古雅詞彙,核心含義為停泊船隻。它由表示“停止”的“弭”和代指“劃船/船”的“棹”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詩賦文章中,用以描繪旅途暫停、泊岸休憩或到達目的地的場景,具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弭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弭棹(mǐ zhào)指停泊船隻或停止劃槳,字面意義為放下船槳使船停駐。該詞由“弭”(停止)和“棹”(船槳)組合而成,常見于古典詩文。
二、詳細釋義
-
本義:停船靠岸,不再行進。
- 例:南朝宋·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阕。”
- 例:唐代陳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詩:“我行逢日暮,弭櫂獨維舟。”
-
引申義:泛指停止行動或暫歇,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駐足、停留的意境。
- 例:宋代蘇轼《湖州上監司先狀》:“振缗還早潮,弭棹候長風。”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古文,描述船隻停泊或人物暫歇的情景。
- 比喻義:可引申為暫停工作、計劃等,如“人生如逆旅,何妨弭棹觀雲”。(注:此句為示例,非原文引用)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同義詞:停棹、駐舟
- 關聯詞:維舟(系船停泊)、解纜(啟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舟船相關詞彙或詩文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幫工備舍悲絲染襯貼淳均寸碧帶好兒代數函數的溜骨碌洞醉獨斷獨行繁華損枝風羊負公鼎俘纍宮籍光秃詭猾國有資産駭驚寒碛黑楂楂橫坐标熇暑哄誘黃粉畫屧回溪阪回雲火燭銀花鹄頭菅屦蠒紙酒村峻隘骒驢闊别亂色冒煙鳥男女佥套氣割器能窮猿失木阮元瑜賞燕删叙升儲攝悟署任蜀襭袍邃古剃頭挑子一頭熱脫坡五髒神五铢衣暇景舷燈祥氣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