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憲的意思、風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憲的解釋

(1).風紀法度。《後漢書·皇後紀序》:“爰逮 戰國 ,風憲逾薄,適情任欲,颠倒衣裳,以緻破國身亡,不可勝數。” 唐 窦常 《和裴端公樞蕪城秋夕簡遠近親知》:“ 漢 廷風憲在,應念匪躬人。” ********* 《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中國 從古以來,本有禦史臺主持風憲,然亦不過君主的奴僕,沒有中用的道理。”

(2).古代禦史掌糾彈百官,正吏治之職,故以“風憲”稱禦史。 唐 元結 《辭監察禦史表》:“臣自布衣,未踰數月,官忝風憲,任廉戎旅。” 宋 司馬光 《初除中丞上殿劄子》:“臣蒙陛下聖恩,拔於衆臣之中,委以風憲,天下細小之事,皆未足為陛下言之。”

(3).泛指監察、法紀部門。 宋 陳亮 《謝張侍禦啟》:“風憲之地,執守是先;才智之淵,選掄不易。” 清 李漁 《憐香伴·冤褫》:“他懷恨教官,方才在門外相值,不分師長,開口就駡,揮拳就打,故此驚了風憲。”

(4).莊嚴整饬;威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索元》:“到 長安 日邊。果然風憲,九市三街排場遍。” 清 李漁 《玉搔頭·得像》:“奉旨尋簪忒風憲,地皮翻盡何曾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風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與法度、監察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1.風紀法度

指社會或國家的基本規範和制度。例如《後漢書》記載:“爰逮戰國,風憲逾薄”,指戰國時期法度逐漸松弛。孫中山在論述三民主義時,也曾以“禦史台主持風憲”為例,強調傳統監察制度的作用。

2.禦史官職的代稱

古代禦史負責糾察百官、整頓吏治,因此“風憲”成為禦史的别稱。如唐代元結在《辭監察禦史表》中提到“官忝風憲”,即自述擔任禦史之職;宋代司馬光也曾用“委以風憲”表達被任命為監察官員。

3.泛指監察機構

擴展指代整個監察或法紀部門。例如宋代陳亮在《謝張侍禦啟》中稱監察機構為“風憲之地”,明代湯顯祖的戲劇《還魂記》則以“風憲”形容莊嚴的官府排場。

4.莊嚴或威風

少數語境中可引申為莊嚴整饬的狀态,如唐代張謂詩句“風憲取才難”,既指監察職責的嚴肅性,也暗含威嚴之意。

用法演變

該詞早期多用于描述制度與官職(如漢唐文獻),宋明時期逐漸擴展至機構泛稱,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或文學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憲的意思

風憲,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風俗法規”或“社會慣例”。它由兩個字組成,"風"代表風俗、社會規範,"憲"代表法律、規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風憲的拆分部首是風(風字的上方部分)和宀(宀字的左邊部分)。

風憲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風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社會。具體的出處和引用文獻可能因使用情境而有所不同。

繁體

風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風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風憲的寫法和現代相比可能存在一些變化,具體需要進一步查閱古代文獻和碑刻資料。

例句

1. 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當遵守社會的風憲,秉持良好的道德品質。

2. 這個國家的風憲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風俗、法規、社會慣例。

近義詞:風氣、風尚。

反義詞:違法、違背風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