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壽麻 ”。
“壽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壽靡”同“壽麻”,指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極遠西方古國名,最早見于《山海經·大荒北經》和《呂氏春秋》等文獻。
文獻出處
詞義演變
相關注釋
“壽靡”是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山海經》及《呂氏春秋》原文及相關注疏。
《壽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長壽的人無法避免一死。
《壽靡》的部首分别是「寸」和「革」,其中「寸」是3畫,「革」是9畫。
《壽靡》出自《後漢書·卷七十二·楊秉傳》:“吾素壽靡過,乃場無所杖感困。”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認為自己長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沒有辦法擺脫死亡的困擾。
《壽靡》的繁體字為「壽靡」。
在古代,「壽」的寫法是「壽」,而「靡」則保持不變。
他的智慧和財富無法讓他擺脫壽靡的命運。
無法不壽靡、避免壽靡、壽靡必至
無可避免的死亡,注定的生命終結
長壽福壽,長命百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