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操的意思、持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操的解釋

(1).執持。《漢書·董仲舒傳》:“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塗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衆,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後止,豈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統與?”

(2).操守。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每嘗思之,原其所積文章之體,标舉興會,發引性靈,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進取。”《舊唐書·文苑傳下·李商隱》:“與 太原 溫庭筠 、 南郡 段成式 ……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塗者所薄。” 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隻要看他們的善于變化,毫無持操,是什麼也不信從的,但總要擺出和内心兩樣的架子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古籍文獻及現代解釋,“持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執持(動詞性含義)
    指對某種理念、原則或事物的堅守與執行。最早見于《漢書·董仲舒傳》的記載:“豈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統與?”此處強調對先王之法的堅持,但結果因悖謬而失敗。該用法多用于描述對傳統、規則或思想的執着維護。

  2. 操守(名詞性含義)
    指個人的品德修養或行為準則。例如《顔氏家訓·文章》提到“忽於持操”,批評文人因自負而忽視品行;《舊唐書》中評價李商隱“俱無持操”,暗指其缺乏堅定的道德立場。近現代學者如瞿秋白也沿用此義,形容某些人“毫無持操”的善變性格。

需注意,“持操”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引文判斷其側重“行為堅守”或“品德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操》的意思

《持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拿着權杖,表示持有權柄、管理事務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持操》這個詞由「扌」(手)和「心」(心)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的位置分别是左邊和上邊。它總共由七個筆畫構成。

來源和繁體

《持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通過權杖來表達擁有權力和管理事物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保留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形狀和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持操」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篆書中可以寫成「持」和「操」的連接形式,更加簡潔有力。

例句

1. 他是這個公司的總經理,一直持操着全局的權力。
2. 這位老師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持操着學生的學習進度。

組詞

1. 操持(cāo chí):指處理、管理事物。
2. 名操(míng cāo):指文學作品或人物的卓越才能。

近義詞

1. 掌權(zhǎng quán):指擁有權力和決策能力。
2. 擔當(dān dāng):指承擔職責和責任。

反義詞

1. 喪權(sàng quán):指失去權力或職責。
2. 放手(fàng shǒu):指放棄權力或職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