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改的意思、匡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改的解釋

糾正,改正。《漢書·遊俠傳序》:“及至 漢 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宰牧相累,監察相司,人懷異心,上下殊務。 漢 承其緒,莫能匡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匡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匡改”意為糾正、改正,由“匡”(糾正)和“改”(修改)組合而成,強調對錯誤或疏漏的修正行為。

  2. 古籍用例

    • 《漢書·遊俠傳序》提到漢初“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指當時律法寬松未被及時糾正。
    • 《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稱漢代沿襲秦制弊端“莫能匡改”,說明制度缺陷未被修正。
  3. 單字解析

    • 匡:含“糾正”(如匡謬)、“輔助”(如匡助)、“估算”(如匡算)等義項。
    • 改:指變更、修訂(如修改、改革)。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尤其涉及對制度、政策或文獻的修正,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曆史文獻分析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改

匡改是一個包含兩個部首的漢字,由“匚”和“改”組成。

首先,“匚”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匣子或匣狀物。它由兩個橫線構成,上面有一個豎線,象征着一種封閉的容器。

其次,“改”是另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改變或修正。它由“己”和“巳”組成,上面的一橫代表“己”,下面一豎代表“巳”,整個部首像個人在改變或調整自己的樣子。

将兩個部首合并在一起,“匡改”表示糾正、矯正錯誤或過失,以改善事物的狀況。

“匡改”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三十年》的記載中,用于描述當時周朝的一位官員相助、輔佐君主以糾正政策錯誤。後來,該詞在曆史上被廣泛使用,在不同的時代和領域中都有不同的應用。

在繁體字中,“匡改”仍然保持相同的形狀和結構,隻是書寫方式和筆畫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匚部通常放置在左側,而改部放在右側。經過演變,現代漢字的書寫方式稍有改變,但基本結構仍然保持一緻。

以下是兩個例句來幫助理解“匡改”這個詞:

1. 領導決定對工作進行匡改,以提高生産效率。

2. 學校成立了一個匡改小組,幫助學生改正他們的學習方法。

其他與“匡改”相關的詞語包括:

組詞:改正、糾正、矯正、修正。

近義詞:糾正、修正。

反義詞:錯誤、誤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