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嚴重;極其厲害。 宋 司馬光 《西京應天禅院及會聖宮奉安仁宗英皇帝禦容了畢德音》:“應 西京 管内限德音到日,見禁罪人,除故殺、刼殺、鬪殺、謀殺、十惡及僞造符印、放火、官典犯贜不赦外,雜犯死罪降從流内,情理切害,奏取指揮。”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大抵譏誚之語,先發者未必切害,而報復者往往奇險深酷。”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二折:“這厮好情理切害,不報了寃讎和姓改。”
“切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切害”指特别嚴重、極其厲害,多用于形容事态的嚴重性或後果的惡劣程度。例如宋代法律文書中常用來描述不可赦免的重罪(如司馬光《西京應天禅院及會聖宮奉安仁宗英皇帝禦容了畢德音》)。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需注意與“切”的其他含義(如幾何學中的“切線”)區分。
切害是一個意義比較貶義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嚴重傷害或危害。
切害的部首是刀,共有8個筆畫。
切害來源于中文詞彙,由切和害兩個字組成。切的本義是用刀割斷,害的本義是傷害。
切害的繁體字為「切害」。
在古代漢字中,切害的寫法與現今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1. 這個人害人不淺,是一個切害之徒。
2. 不要低估小動物的力量,它們有時也能給人帶來切害。
切害沒有相關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詞義完整的詞語。
切害的近義詞可以是:危害、傷害、毒害。
切害的反義詞可以是:保護、利益、庇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