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曷蘇館的意思、曷蘇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曷蘇館的解釋

遼 代 女真 部落名。又稱 合蘇衮 、 和碩館 。 契丹 阿保機 移其大姓于 遼陽 之南。 金 代在 遼陽 的南部置 曷蘇館路 ,治所在今 遼甯省 蓋縣 。參閱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三、《金史·地理志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八·蓋州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曷蘇館是中國遼金時期的重要曆史地名,特指遼代在遼東地區設置的行政機構及其管轄區域,主要用以管理歸附的女真部落。其名稱源自女真語(或契丹語),具體含義與地理、政治功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背景與地理範圍

  1. 遼代始置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管理歸附的渤海遺民及女真部落,于遼東半島設置“曷蘇館路”(又稱“合蘇館”)。其轄區大緻位于今遼甯省蓋州市至瓦房店市一帶,南臨渤海,北接女真腹地,是遼朝控制東北邊疆的軍事行政樞紐。

  2. 名稱含義

    “曷蘇館”在女真語中意為“藩籬”“籬笆”(一說為“邊界”),引申為“屏障之地”。這與其地處遼朝與女真各部交界處的戰略位置相符,承擔防禦與羁縻職能。


二、行政職能與民族管理

  1. 羁縻統治機構

    遼朝将歸附的女真部落編為“曷蘇館女真”(熟女真),設節度使管轄,隸屬東京道。其首領由遼廷任命,需納貢并協助維持邊境穩定,是遼朝“以夷制夷”政策的體現。

  2. 金代延續與變革

    金初沿襲遼制,仍置曷蘇館路。至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廢除節度使,改設總管府,後并入婆速路。元代後地名逐漸消失。


三、文化意義與曆史影響

曷蘇館作為遼金時期東北民族融合的縮影,見證了女真社會的分化(生/熟女真)及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治理模式。其名稱亦載入《金史·地理志》《遼史·百官志》等正史,成為研究東北民族史的關鍵詞。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金史·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遼金史論集》(陳述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曷蘇館”是遼金時期與女真部落相關的重要曆史名稱,具體釋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析

  1. 詞源與别稱
    該詞源于契丹語,在《金史》等文獻中又寫作“合蘇衮”“和碩館”“遏速館”等。其含義與女真部落的遷移和行政區劃相關。

  2. 曆史沿革

    • 遼代: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将女真大姓部落遷至遼陽(今遼甯遼陽)南部,形成“曷蘇館部”。
    • 金代:正式設立“曷蘇館路”作為一級行政區,治所位置存在不同記載,一說在今遼甯蓋縣,另一說在遼陽市鶴野縣長宜鎮或複縣西北。轄區覆蓋遼東半島中部。
  3. 廢止時間
    金明昌四年(1193年)被廢除。

地理争議

不同史料對治所記載略有差異,可能因行政區劃調整或曆史地名變遷導緻。例如,漢典提到治所在蓋縣,而知網百科則記載為遼陽附近。

參考資料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記載,可查閱《三朝北盟會編》《金史·地理志》及《讀史方輿紀要》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擺飾敗醯抱癖報蒸滮池水筆距並重裁示長踦巉絶逞虐踸厲楚豆垂業辭館打短單獨悼恩點湯丁對都藍發撚燔燃風流體耕耘樹藝宮脂烘簾黃額護掩拘狹空疏控緤困隘爛手燎燔鹭約鷗盟馬良眉女子國賠錢蒲鞭之罰裘馬聲色紗門沈鸷耍滑說來話長陶陶天保九如恬然自得恬愉梯度同流投鼠忌器頭陀逶遟文界縣購弦朔小大削切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