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挈辭的意思、挈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挈辭的解釋

謂傳達政府的辭命。語本《穀梁傳·襄公十一年》:“行人者,挈國之辭也。” 範甯 注:“行人是傳國之辭命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又 子服敬叔 進弔書于 滕君 ,固知行人挈辭,多被翰墨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挈辭”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彙,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籍用例角度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中“挈”的本義,“挈”指用手提起或攜帶,引申為提綱挈領、把握要義的行為(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3卷);“辭”則指文辭、言辭,如《周易·系辭》中“修辭立其誠”即強調語言表達的準确性(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二字組合後,“挈辭”可解作“提煉核心文辭”或“以精要言辭表達主旨”,常見于古代文論中對文章精煉性的要求。

在具體語境中,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曾提及“讀書須挈其綱領,修辭貴達其精微”,雖未直接使用“挈辭”一詞,但體現了相近的語言觀(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子語類》卷十)。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挈領而頓,百毛皆順”的論述,亦可作為理解該詞内涵的佐證(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清刻本《文史通義》内篇)。

網絡擴展解釋

“挈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傳達政府辭命的行為或角色。以下從詞義、語源及例證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1. 詞義解析

2. 語源與引證

3. 應用場景

主要見于先秦至魏晉時期的文獻,描述外交使節或官員傳達政令的行為,例如:

“挈辭”反映了古代政治溝通的規範性,其核心在于權威信息的正式傳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谷梁傳》及《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按觞罷黜百家白珩白幹軷祭巴結頒金播降波斯灣財位春閣出下麤弊黩冒方殷飛黃騰踏封巒幹直乖棄海綿城市合瓢河陽色花露水黃瓜菜喙長三尺戶扇角隅盡年君馬黃拘系款縫枯枿兩優釋褐嶙嶒吏勢墨衣喬性慶誕丘籠泉窩曲折塞聲三番五次芟薙赸笑沈整實然實用性獸災耍奸説劍桃殳特絕天與人歸痛恨土木之難妥協先務枵如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