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駕。《文選·張衡<南都賦>》:“騄驥齊鑣,黃閒機張。” 呂延濟 注:“齊鑣,齊轡也。” 晉 陸機 《贈馮文罴遷斥丘令》詩:“方驥齊鑣,比跡同塵。” 唐 劉禹錫 《送張盥赴舉》詩引:“吾不幸,嚮所謂同年友,當其盛時,聯袂齊鑣,亙絶九衢,若屏風然。”
“齊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并駕”或“并列行進”的狀态,常見于詩文和典籍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齊镳”意為并駕,指車馬或人物并列前行。其中“镳”指馬具中的銜鐵或馬辔,引申為控制馬匹的缰繩;“齊”則強調同步或并列的動作。
字源與注音
古籍引用
比喻引申
除字面意義的“并駕”外,也可用于比喻同類事物或人物的齊頭并進。例如:
“齊镳”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既描述車馬并列的實際場景,也象征人物或事物的同步發展。其含義與“并駕齊驅”“齊頭并進”等現代成語相近。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文選》《陸機詩集》等古籍原文。
齊镳,一個成語詞彙,是指兩者并列齊頭而進。它用來描述在某種情境下,雙方地位平等,行動協調。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夥伴、朋友、同事之間的關系或合作。
齊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齊和镳。其中,“齊”是左右結構的部首,意思是整齊、平衡;“镳”是一個形狀像錢币的部首,意思是馬镫。整個詞彙共有14個筆畫。
齊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史書中,相傳是魏國的大夫蔡澤在與齊國大夫鮑昭共同起草《草書》時所說的話。它在漢字中的繁體寫法是「齊鑣」。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齊和镳的形狀稍有不同。齊的左邊有一個豎體的撇,形如「丿」;而镳的形狀更像一個由兩根直線構成的橫幅,中間有兩個小點。
1. 他們在工作上齊镳并進,成功地完成了項目。
2. 她與好友一起創業,齊镳相助,取得了***************。
組詞:結伴、并肩、攜手
近義詞:比肩、同心協力、合作無間
反義詞:勝者為王、一方勝一方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