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梳攏 ”。《金6*瓶6*梅詞話》第十一回:“原來 ********* 有心要梳籠 桂姐 ,故先索落他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梳籠謂之‘開襆’。幼6*女梳籠以得美少年為貴,不計財帛。”
(2).梳頭。 明 馮夢龍 《挂枝兒·鏡》:“鏡子兒,自梳籠,與你常時相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梳籠漢語 快速查詢。
“梳籠”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指舊時妓院中妓女首次接客的儀式,或與非妓女身份女子建立非正式婚姻關系。例如:
指“梳頭”動作,如明代馮夢龍《挂枝兒·鏡》中“鏡子兒,自梳籠,與你常時相見”,此處描述日常梳頭場景。
個别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整頓、清理事物”(如查字典的“比喻整頓事物”),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未見實例,可能是現代衍生義。
注:前兩種含義均源自明清文學作品,第三種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為現代新解。研究古典文獻時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釋義。
《梳籠》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指的是梳子和發髻,通常用來形容女子整理發式。
《梳籠》的部首是木字旁,它包含8個筆畫。
《梳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女子通常會将頭發梳理成特定的發髻,以示整齊和美觀。梳子用來梳理頭發,發髻則是将頭發紮在後腦勺上形成一個發飾。因此,《梳籠》一詞逐漸形成,用以描述女子打理和整理發式的行為。
《梳籠》的繁體字為「梳籠」。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梳字的寫法為「彡山」,而籠字的寫法為「竹、龍」。合起來就是「梳籠」。
1. 她用鏡子照一照,确認好發髻後,拿起梳子開始梳籠。
2. 婚禮當天,新娘将頭發整齊地梳籠在一起。
梳洗、梳妝、追夢、整齊、整理
整理、打理、理順
亂發、蓬亂、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