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四部書。 宋 蘇轼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清 吳偉業 《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獨念四庫書,卷軸誇縹緗。”詳“ 四部書 ”。
“四庫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分類和大型叢書編纂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四庫書”即“四部書”,指中國古代圖書按内容劃分的四大部類:經、史、子、集。這一分類體系起源于唐代的“四部分類法”,後因藏書分庫儲藏,故稱“四庫”。
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是“四庫”體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注意:部分資料誤将“四庫書”與《四庫全書》混用,需注意區分。前者是分類概念,後者是具體叢書。更多細節可參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專業文獻。
《四庫書》是指明清兩代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巨著,包含了文獻、史書、子部、集部等豐富的文化資料。
《四庫書》的拆分部首是四,它的筆畫數是5。
《四庫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華文明的典籍和經典著作。明代和清代的學者們根據經典文獻的流傳情況,積極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古代文獻,最終形成了《四庫書》。
《四庫書》是《四庫書》的繁體書寫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四庫書》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是「四庫書」。
這位學者專門研究《四庫書》,以便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組詞是指由多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例如,可以用《四庫書》中的字組成詞語如下:庫存、書法、古籍。
《四庫書》的近義詞可以是《古代典籍》;反義詞可以是《現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