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庫書的意思、四庫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庫書的解釋

即四部書。 宋 蘇轼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清 吳偉業 《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獨念四庫書,卷軸誇縹緗。”詳“ 四部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庫書"是漢語中對《四庫全書》的簡稱,特指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叢書。其名稱源于傳統文獻分類法"經、史、子、集"四部分類體系,故稱"四庫"。該叢書曆時十餘年(1773-1788年)完成,共收錄古籍3,461種、79,337卷,約8億字,涵蓋先秦至清初的主要典籍,現存文淵閣、文津閣等七部抄本。

從文獻學角度解析:

  1. 經部:收錄儒家經典及注釋著作,如《周易》《尚書》等,體現傳統學術核心。來源:國家圖書館《四庫全書》專題數據庫
  2. 史部:包含正史、編年、紀事本末等體裁,如《史記》《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清代檔案記載
  3. 子部:彙集諸子百家及技藝著作,涵蓋哲學、科技、藝術等領域,如《墨子》《天工開物》。來源:《中國古籍總目》分類體系
  4. 集部:輯錄詩文詞曲等文學作品,包括《楚辭》《全唐詩》等詩文總集。來源:北京大學《四庫提要》研究文獻

該叢書編纂過程中形成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創立了系統的古籍考辨體系,成為古籍版本學研究的重要參考。現存較完整的文淵閣本已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現代電子版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閱部分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四庫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分類和大型叢書編纂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四庫書”即“四部書”,指中國古代圖書按内容劃分的四大部類:經、史、子、集。這一分類體系起源于唐代的“四部分類法”,後因藏書分庫儲藏,故稱“四庫”。

二、與《四庫全書》的關系

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是“四庫”體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三、曆史意義

  1. 文化保存:系統整理了中國古代至清初的文獻,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2. 分類影響:确立的“四部分類法”沿用至近代,成為古籍整理的标準。
  3. 争議性:編纂過程中對部分書籍進行删改或禁毀,以維護封建統治。

四、使用場景


注意:部分資料誤将“四庫書”與《四庫全書》混用,需注意區分。前者是分類概念,後者是具體叢書。更多細節可參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暧廼安圭拉島敗仗蹦套辨眼表證炳炳烨烨兵體播種才林車馬費春濃踔越打掕掙登高兒戲鳳車蜂飛奉上剛險耕十畝田歌悅華鮮假藉薦牍減腳鵝矜法矜人拘收樂妓烈炬壟種羊鹿柴落解粥曼遊梅葛闵笑臬府徬徨沛宮屏言譜帙乾嚎遷落穹蒼丘壤三告官三娘子山琛四忌條目跳騰頽垣廢井土耦人土頭土腦畏事霞門向非襄鐘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