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馬跟從。《史記·項羽本紀》:“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晉書·王導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 敦 導 及諸名勝皆騎從。”
騎馬的隨從。 唐 元稹 《觀兵部馬射賦》:“夏官司馬,閲騎從於南宮。” 宋 蘇轼 《黃州》詩:“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後 廣孝 再過,乃屏去騎從,以指扣門。”
“騎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動詞:騎馬跟從
指某人騎馬跟隨主人或主要人物,常見于描述出行時的隨行狀态。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提到“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即項羽的部下騎馬跟隨突圍的場景。
名詞:騎馬的隨從
指騎馬跟隨的侍從或護衛。如蘇轼《黃州》詩:“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這裡的“騎從”即指官員出行時騎馬的隨行人員。
曆史文獻
詩詞中的用法
“騎從”最初側重動作(騎馬跟隨),後衍生為名詞(隨從人員)。在明清文獻中,逐漸被“侍衛”“隨扈”等詞替代,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騎從》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騎馬行走或乘坐某種交通工具移動。
《騎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和“從”,它的總筆畫數為13。
《騎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漢書·文帝紀》:“傳天子畫騎從以為記。”意為傳達天子通過畫騎從的方式進行記載。這個詞語的使用主要與古代政治、軍事和文化活動相關。
《騎從》的繁體字為「騎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騎從的寫法有一些變體,例如可以寫作「騏從」或「騎從」。
1. 他騎從馬而來,風塵仆仆的樣子。
2. 大臣們都跪了下來,騎從警衛護送着皇帝步入宮殿。
1. 騎手:指騎馬或騎摩托車等的人。
2. 騎兵:指騎馬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和戰鬥工具的士兵。
3. 騎術:指騎馬的技巧和方法。
1. 騎馬:表示騎乘馬匹出行。
2. 乘坐:表示坐在某種交通工具上進行移動。
步行:表示用腳進行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