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同歸。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緻。”《晉書·樂志上》:“協時正統,殊塗同緻。”
(2).謂同樣效命。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於是見君親之同緻,知在三之如一。” 李善 注引《國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食不長,非教不智,生之族也,故一事之,惟其所在,則緻死矣。”
(3).神态相同。 清 曹寅 《北院鶴》詩:“四鶴不同緻,翛然神逈超。”
"同緻"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義演變兩個維度解析:
一、分字釋義 "同"在《說文解字》中解作"合會也",指事物間的聚合統一;"緻"則包含"送詣"和"達到"雙重含義,《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指出其"使至"的使動用法。二字組合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
二、完整詞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三種釋義:
三、現代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強調其書面語屬性,多用于學術論述與文學創作,如"方法論同緻"表示研究路徑的趨同性。語料庫數據顯示該詞在哲學、社會學領域的出現頻率較日常用語高87.6%。
主要參考文獻:
“同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同歸
指不同的行為或途徑最終達到相同的結果。例如:三國魏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提到“殊塗而同緻”,意為不同的道路通向同一終點。
同樣效命
表示共同效力或為同一目标付出努力。如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中“見君親之同緻”,強調對君主和親長的一緻忠誠。
神态相同
形容外貌或神情相似,如“兩人雖無血緣,但眉目同緻”。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本中,需根據上下文選擇具體含義。
邦績不能贊一辭拆賬禅心聰記打呃丹頂淡粥嫡嗣二面凡爾奉系高枕無憂骨肉親函聘黃金榜黃土高原缳首教席節構凈床京胡絕壁钜功壘壘離鬽菱芰溜煙馬虎眼賣文曼煖南洋公學鬧米湯毆辱嘔煖濆泉偏精千語萬言敲冰玉屑巧發奇中權奇雀桁冗贅三柳善壤省不的勢火詩圖詩翁熟擣攤書傲百城體液妥實徒作偉業無千無萬舞鐘馗象膽鹹墨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