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趫敏的意思、趫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趫敏的解释

勇健敏捷。 唐 陆贽 《奏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器非犀利,甲不坚完;识迷韜鈐,艺乏趫敏。”《新唐书·王难得传》:“ 吐蕃 赞普子 郎支都 者,恃趫敏,乘名马,寳鈿鞍,略阵挑战,甚闲暇,无敢校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趫敏"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动作的敏捷性与反应的迅捷度。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趫"字本义为"善缘木走之才",特指善于攀爬、行动轻快的能力;"敏"字则取《说文解字》"疾也"的释义,强调思维或动作的快速反应。二字组合后形成并列式复合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两类特质:

一是指身体动作的矫健敏捷,如《后汉书·马融传》记载:"趫敏狡猛,薄索蛟螭",此处通过连用"趫敏"与"狡猛",生动勾勒出猎手迅疾机警的狩猎姿态。二是指思维反应的灵敏机变,清代学者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评述某文人"才思趫敏,援笔立就",突显其创作时的思维迅捷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多用于刻画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趫敏"常与"骁勇""捷悟"等词构成互文关系,形成语义场强化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趫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文献例证

  1. 唐代陆贽《奏论缘边守备事宜状》提到“艺乏趫敏”,指士兵若缺乏勇健敏捷的素质,则战斗力不足;
  2. 《新唐书·王难得传》记载吐蕃王子“恃趫敏”挑战唐军,突显其凭借勇猛与敏捷在战场上耀武扬威的形象。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代军事或历史文献,用于描述武将、战士的身体素质或作战能力,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补充说明

部分典籍(如、3)提到“趫”可单独表示“强壮”,但组合成“趫敏”时更侧重综合性的勇猛与敏捷,而非单一特质。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深入分析,可参考《新唐书》《陆贽文集》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停宝串悲悚本教部者藏诸名山谗恶常满杯常祥称斤掂两秤纽持满戒盈冲天大名东风吹马耳东平献颂都灶发兆風僝雨僽摓掖冈子呱哒诡把戏骨突子黄媪换借火旻旌旗卷舒军厅刻铭扣盘扪烛旷额老儿子录取路室埋照蒙罩孥贿迫逼侵桡曲意奉迎容鬓桑农散牧瑟瑟幕勝處盛虚士敏土识微见几顺水推舟说错遂进随俗浮沈通事枉谤望远行无蕲西方国家犀角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