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均的意思、調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均的解釋

(1).隨和;和諧。《呂氏春秋·贊能》:“耦世接俗,説義調均,以適主心,子不若我也。” 陳奇猷 校釋:“‘説義調均’是不堅持己之主張而隨和於人。”《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禦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斂諧,投足調均,勞逸若一。”

(2).均勻;勻稱。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乃使 離子 督墨, 匠石 奮斤, 夔 襄 薦法, 般 倕 聘神,鎪會裛厠,朗密調均。”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黍攤冷,以麴麥於甕中和之,挼令調均。”《東周列國志》第八五回:“若擇婦嫁之,常保年豐歲稔,雨水調均。不然神怒,緻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體調均,徧視數千萬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謂之真異人乎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均(diào jū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結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1. 物理層面的調和均勻 指通過調整使事物達到均勻、平衡的狀态。例如《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調均之”,此處指染色工藝中通過調和顔料使色澤均勻。該用法常見于傳統工藝、農業灌溉等領域,強調物質分布或功能的均衡。

  2. 社會層面的協調平衡 引申指對資源、制度等抽象事物的調節均衡。如《漢書·食貨志》所述“調均貧富,節縮浮費”,體現古代社會治理中通過政策調節實現社會公平的治理理念。現代語境中多用于經濟學、管理學領域,指資源配置的優化調整。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列為規範詞目,《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詞性為動詞,強調動作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屬性。構詞法上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其中“調”側重動态調整,“均”強調最終狀态,二者共同構成完整的行為閉環。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調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發音


二、詳細釋義

  1. 隨和、和諧
    強調人際或事物間的協調與融洽。例如《呂氏春秋·贊能》中提到“說義調均”,指不固執己見而隨和他人。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社會協作中的平衡狀态。

  2. 均勻、勻稱
    指物理形态或分布上的均衡。如嵇康《琴賦》中“朗密調均”,形容琴體結構勻稱;《齊民要術》記載釀酒時“挼令調均”,指材料混合均勻。
    應用場景:常見于工藝、農業等需均勻操作的領域。


三、古籍與例句


四、總結

“調均”既可用于抽象的人際和諧,也可指具體的均勻狀态,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平衡之道”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暗洞洞谙閑邦瑞碑壟不達蒼舒慚魂草創未就禅閣抽收觸桶答禮盜鈴得全釣灘鵝蛋石逢蒙粉金高翚詭速故墟豪民赫張鴻案相莊鴻筆哄犯黃生借書說花莳僭逆節婦進退跋疐髻盤繼踵而至朗奧連邊卯簿沒深沒淺涊淟劈溜撲剌破顔蒲平其實不然棋仙七月流火踆踆山帶升假逝世疏分順當宿猾天癸恬卧聽其自然透墒逶逶膴膴相搏狹淺挾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