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責。 宋 王邁 《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縣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
“诮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詞義
“诮斥”意為斥責、責備,通常指用嚴厲的言辭批評他人。該詞由“诮”(責備、譏諷)和“斥”(驅逐、指責)兩個語素構成,屬于同義複合詞,強調指責的力度。
2.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宋代王邁的詩作《簡同年刁時中俊卿》:“縣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描述官員因不滿下屬的譏諷,通過公文形式加以嚴厲斥責。
3. 單字解析
使用提示
“诮斥”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如需現代替代詞,可用“斥責”“訓斥”等。
诮斥(qiào chì)是一個動詞,意為用言語尖銳刺激以批評或責備他人。
诮字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廾,其中讠表示“言”字,廾表示“手”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诮字的發音和義項來源于《爾雅》。诮的本義為"議論"、"議論談笑"等。
《诮斥》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譙斥」。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诮」的長相經曆了一些變化。例如,西漢時期的《劉向草書帖》中将「诮」寫作「亸」。
他對我進行了一頓無休止的诮斥,讓我感到非常難堪。
組詞:諷诮、诟病、批評、責備。
近義詞:責罵、譏諷、挖苦。
反義詞:表揚、贊美、誇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