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责。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县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
“诮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词义
“诮斥”意为斥责、责备,通常指用严厉的言辞批评他人。该词由“诮”(责备、讥讽)和“斥”(驱逐、指责)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同义复合词,强调指责的力度。
2.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宋代王迈的诗作《简同年刁时中俊卿》:“县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描述官员因不满下属的讥讽,通过公文形式加以严厉斥责。
3. 单字解析
使用提示
“诮斥”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如需现代替代词,可用“斥责”“训斥”等。
诮斥(qiào chì)是一个动词,意为用言语尖锐刺激以批评或责备他人。
诮字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廾,其中讠表示“言”字,廾表示“手”字。它的总笔画数为12。
诮字的发音和义项来源于《尔雅》。诮的本义为"议论"、"议论谈笑"等。
《诮斥》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譙斥」。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诮」的长相经历了一些变化。例如,西汉时期的《刘向草书帖》中将「诮」写作「亸」。
他对我进行了一顿无休止的诮斥,让我感到非常难堪。
组词:讽诮、诟病、批评、责备。
近义词:责骂、讥讽、挖苦。
反义词:表扬、赞美、夸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