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安的意思、徧安的詳細解釋
徧安的解釋
謂封建王朝不能統治全國而苟安于一方。 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叙》:“所以為治教者,亦僅如 東周 、 劉蜀 、 蕭詧 之徧安而已。”徧,一本作“ 偏 ”。
詞語分解
- 徧的解釋 徧 à 同“遍”。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網絡擴展解釋
“徧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指封建王朝因無法統治全國而苟安于一方,通常用于描述政權在分裂或割據狀态下的局部安定。
詳細釋義
-
讀音
- 拼音:主流标注為biàn ān(如搜狗百科),少數來源标注為pián ān(查字典)。
- 注音符號:ㄅㄧㄢˋ ㄢ。
-
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強調政權僅能在特定區域内維持統治,無法實現全國統一或長治久安,帶有明顯的被動性和局限性。例如東周時期諸侯割據、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劉蜀)、南朝蕭詧建立的西梁政權等,均被視為“徧安”的典型。
-
出處與用例
- 出自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叙》:“所以為治教者,亦僅如東周、劉蜀、蕭詧之徧安而已。”原文中“徧”通“偏”,部分版本直接寫作“偏安”。
-
使用注意
-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語境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 需注意“徧”與“偏”的異體關系,二者在部分文獻中互通,但“徧”更強調“普遍、全面”,與“偏”的“側重、局部”形成微妙差異。
“徧安”反映了古代政權在分裂時期的生存狀态,結合康有為的用例,可深入理解其曆史背景和批判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孔子改制考》及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徧安(biàn ān)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廣泛的安定”。下面将為您提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徧:彳(走的意思)+ 才(行走的樣子)+彳(走的意思)= 徧(廣泛)
- 安:宀(屋頂的意思)+女(室内的人)= 安(安定)
來源:
徧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在古文獻中可以找到它的使用。它的意思是指社會的廣泛安甯和穩定,人民生活的安定與和諧。這個詞經常在古代文獻中被用來描述國家或社會的和平繁榮。
繁體:
徧安的繁體字是「遍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通常仍然保持着相同的意思。徧安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區别,但整體形狀和意思基本相似。
例句:
1. 社會徧安是人們追求的目标之一。
2. 古代帝王倡導徧安,以保全國家安甯。
組詞:
- 筆徧:指的是字迹流暢、書寫自如。
- 徧布:指的是分布廣泛、遍布各地。
近義詞:
- 和諧
- 安甯
- 平安
反義詞:
- 動蕩
- 不安
- 危機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