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樵夫。 宋 徐積 《和路朝奉新居》之十一:“幅巾自去呼樵父,蠟屐何時訪竹書。” 宋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西望 武昌 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清 魏源 《武林紀遊》詩之七:“更無樵父逢,時或幽禽遇。”
“樵父”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宋代詩詞:
清代詩文: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黃州快哉亭記》等原文。
《樵父》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從事砍伐木材的父親。樵指的是樵夫,也就是樵父的同義詞,指的是以砍伐、采伐樹木為生的人。
《樵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木(mù)和父(fù),其中木是左邊的部首,父是右邊的部首。根據筆畫的統計,《樵父》一共有11筆。
《樵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在繁體字中,樵父的寫法為樵父,沒有太大的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例如,《樵父》可以用“穐”、“殳”、“㱝”,等不同的形式來表達。但是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固定為“樵父”。
1. 爺爺是一位樵父,每天清晨都出門砍伐木材。
2. 這個小村莊的樵父代代相傳,維持着整個村莊的燒柴需求。
與《樵父》相關的組詞有:樵夫、樵客、樵村、樵業等。
與《樵父》意義相近的詞有:伐木工、砍柴人、樵夫等。
與《樵父》意義相反的詞有:木匠、蓋房子的工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