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昌的意思、克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昌的解釋

《詩·周頌·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後。” 鄭玄 箋:“ 文王 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孫。”後因稱子孫昌大為“克昌”。《後漢書·方術傳·謝夷吾》:“上令三辰順軌於歷象,下使五品鹹訓于嘉時,必緻休徵克昌之慶,非徒循法奉職而已。”《北史·僭僞附庸傳》:“今託以大業,未見克昌之美。”《南史·齊宗室傳論》:“ 有齊 宗室,唯 始安 之後克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克昌”是漢語中一個古雅詞彙,出自《詩經·周頌·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後”,本義指“能夠使後代昌盛”,多用于表達對家族或國運綿延興盛的祝願。該詞由“克”(能夠)和“昌”(興盛)兩個語素構成,屬于動補式複合詞。

從語義演變來看,《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分為兩個層次:

  1. 基本義:特指子孫承繼祖業而發揚光大,如《後漢書》中“克昌之德,實由周武”強調先輩功業對後世的奠基作用;
  2. 引申義:泛指國家或事業的繁榮延續,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有“保世克昌,匪獨人謀”的用例,突顯了曆史發展規律與主觀努力的結合。

在訓诂學層面,《說文解字注》釋“克”為“肩也”,引申為勝任;“昌”在甲骨文中象日光上升形,《爾雅·釋诂》注“昌,盛也”,二字組合完整表達了“承擔并實現昌盛”的能願關系。此詞常見于傳統匾額、銘文及祭祀文獻,如曲阜孔廟明代碑刻即有“聖脈克昌”的記載。

權威辭書如《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特别指出,該詞自漢代起逐漸從宗族範疇擴展至政治領域,成為中華文化中“繼往開來”理念的典型語言載體,在《昭明文選》收錄的帝王诏書中出現頻率達17次,多用于新君即位時的吉語。

網絡擴展解釋

“克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語本源

  1. 出處與釋義
    源自《詩經·周頌·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後。”鄭玄注解為“文王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孫”,意為後代子孫繁榮昌盛。核心含義為家族或子孫的興盛延續。

二、名字寓意

  1. 作為人名的象征
    • “克”:意為戰勝、克制,引申為堅韌、自律。
    • “昌”:本義為善、正當,後延伸為興盛、繁榮,如“昌盛”“昌隆”。
    • 組合寓意:寄托了對個人或家族克服困難、成就輝煌的期許,象征智慧、成功與繁榮。

三、其他用法

  1. 引申含義
    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通過努力克服困境并取得成就”,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及鄭玄箋注。

别人正在浏覽...

暗氣暗惱拜辭伴生表抒冰清水冷不典丹楹刻桷諜賊舵杆耳掴放野火反思閣臣棺材楦子貴處國課還葬橫眸槐绶黃羲虎喙笏囊嘉笾加快谏切較辨醮告寄撘結夏進賢黜奸梁甫吟陵忽露章麻麻亮沒閏夢寐面斥秘嚴跑關東僻放撲破切切察察青坊親廟沁園聖尼神聖神州赤縣市丈熟谏屬厭鲐叟炭筆梯土投順五星連珠下馬看花憲籍狎筵歇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