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徒的意思、頑徒的詳細解釋
頑徒的解釋
(1).指強橫不法之人。 宋 周密 《武林舊事·遊手》:“浩穰之區,人物盛夥。遊手奸黠,實繁有徒……以至頑徒如 攔街虎 、 九條龍 之徒,尤為市井之害。”
(2).愚妄的徒弟。《西遊記》第八八回:“頑徒雖是貌丑,卻都心良。”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目成清醮》:“貧僧的頑徒有個母舅,是個飽學秀才。”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專業解析
“頑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頑劣、不聽從教導的弟子或門徒。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頑劣的弟子/門徒):
- 指性情頑劣、不服從管教、不聽從教誨的學生或徒弟。強調其難以教化、桀骜不馴的特性。
- 來源依據:此釋義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等現代規範詞典的核心解釋。它反映了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和最被理解的含義。例如:“師傅對這個頑徒無可奈何。”
-
延伸用法(刁頑之徒):
- 有時也泛指刁鑽狡猾、難以對付的人,不特指師徒關系,但仍有“難以管教、不守規矩”的意味。
- 來源依據:部分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在釋義中會包含這種更寬泛的指代,常帶有貶義色彩。例如:“這夥頑徒在鄉裡為非作歹。”
-
文言用法(愚妄無知之人):
- 在古漢語或較文雅的語境中,“頑徒”有時可指愚昧無知、不明事理的人。“頑”在此更側重“愚鈍、不開竅”之意。
- 來源依據:查閱《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大型辭書,可見“頑”字有“愚昧、無知”的義項,“徒”指人,故“頑徒”可引申為此意。例如:“彼乃一介頑徒,不識大體。”
注意:“徒”字本身指門徒、學生或某種人,“頑”字修飾其性質。因此,“頑徒”的核心在于強調對象的頑劣、不馴、難以教化的特性,具體語境中可能側重指弟子,也可能泛指刁頑之人。
網絡擴展解釋
“頑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發音:wán tú
- 核心含義
- 強橫不法之人(古代用法):指蠻橫無理、違法亂紀的人。例如宋代《武林舊事》提到“頑徒如攔街虎、九條龍之徒,尤為市井之害”。
- 愚妄的徒弟(文學典故):常見于古典小說,如《西遊記》中孫悟空自稱“頑徒”,形容外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角色。
- 頑固不化之人(現代引申義):指固執己見、不願接受建議的人,例如“他真是個頑徒,怎麼勸都不聽”。
二、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社會中的不法分子或師徒關系中的愚鈍者。
- 現代語境:強調性格上的固執,常見于口語或評價性語句。
- 文學作品:通過反差塑造角色,如《西遊記》中“頑徒”與“心良”的對比。
三、補充說明
- 近義詞:根據場景不同,可替換為“惡棍”“愚徒”“固執者”等。
- 反義詞:如“良民”“智者”“通達之人”。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武林舊事》《西遊記》原文或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闇短安節搬脣弄舌本溪市弁裳彼倡此和閟隔不檢點長身顫澀俦策川芎歹心大間歇泉鵝絹泛漾乏少飛産風馬不接缟帶乖滑栝子松國恤浩露和霭合流弘偉黃祚畫神回鋒忽雷駁警辯井肆錦制即色空雞子舉門聆翫林珍籠豢隴上乜呆呆盤鴉平均利潤遣晝傾城傾國窮覈搔頭抓耳扇傘埏隧衰乏水界屬界漱石死灰複然嗣統汀線武漢會戰五虛六耗香鑪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