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劇寇的意思、劇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劇寇的解釋

猶劇賊。《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 秦王 數平劇寇,功冠天下。” 宋 範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阙陳讓第二狀》:“朝廷命臣等,兼領四路,以禦劇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劇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1. 基本詞義
“劇寇”指勢力強大、危害嚴重的盜賊或叛亂集團,相當于“劇賊”。“劇”表示程度劇烈(如“劇烈”“劇痛”),“寇”指入侵者或匪徒(如“倭寇”“草寇”)。組合後強調盜賊的規模或威脅性,如《新唐書》記載秦王“數平劇寇”,範仲淹提到“兼領四路,以禦劇寇”。

2. 文獻用例

3. 語義擴展
部分資料(如、5)補充其為“強暴之寇賊”,進一步強調其暴力屬性。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參考資料:綜合(權威釋義)、(簡明解釋)及(結構分析)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劇寇

劇寇,是一個古漢字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刂”(刀),右邊為“寇”(kòu),寇字是蘭系文字,表示侵擾、搶劫,代表非法行為。

劇寇這個詞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總共有8個筆畫。刀部是一橫一豎,分别占據一筆,寇字則由7個筆畫構成。

劇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漢書·陳湯傳》中。在古代,劇寇被用來形容猖狂橫行的強盜、匪徒,常用來指代罪惡的行為和煩擾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劇寇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劇寇為例,早期的寫法中,刀的橫豎線條更加曲折,寇的筆畫則稍微有些變化。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定型,現代的寫法更加簡化了。

以下是劇寇的例句:

他們活動在那片地區的強盜,被稱為劇寇。

劇寇為非作歹,禍害一方百姓。

與劇寇相關的組詞有劇盜、匪寇、劇逆等。

近義詞或者可以替代劇寇的詞語包括盜賊、暴徒、匪徒等。而反義詞通過取寇字的反義詞“康”,可以得到安守、安甯等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