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蕊的意思、石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蕊的解釋

亦作“ 石蘂 ”。地衣類植物。産于山地,可代茶。 晉 王隱 《晉書·地道記·汲郡》:“ 庾衮 入 林慮山 ,食木實,餌石蕊,得長年也。”《晉書·孝友傳·庾衮》作“石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石蕊》:“其狀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蕊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既指代一類地衣植物,也指從該類植物中提取的化學試劑。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其定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石蕊(shí ruǐ)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定義為“地衣的一種,可制石蕊試紙”。該詞由“石”(岩石)與“蕊”(植物生殖器官)組合而成,直觀反映其生長特性。

二、植物學特征 作為地衣門石蕊科植物,石蕊常附着于高山岩石表面,形态呈樹枝狀或灌木狀,顔色多為灰白色或淺灰色。《中國植物志》電子版記載其“子囊盤呈杯狀,是地衣與藻類共生體”。

三、化學試劑應用 明代《本草綱目》已記載石蕊的染色功能,現代化學利用其遇酸堿變色的特性,制成石蕊試紙及溶液。《化學試劑手冊》明确指出“石蕊試劑pH變色範圍為4.5-8.3”,成為實驗室常用酸堿指示劑。

四、語言學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杜甫《秋野》中“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句,宋代注疏家始将“石蕊”作為固定詞彙收錄。清代《康熙字典》歸入“艸部”,标注“音蕤,藥名”。

網絡擴展解釋

石蕊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涵蓋植物學、化學及藥用領域:

  1. 植物學定義
    石蕊是地衣類植物,屬于山石蕊科,多生長于山地環境中。其形态呈木狀,分生小枝,顔色灰白或淡黃,早春呈青翠狀态,可代茶飲用。古代文獻如《晉書》記載其可食用,并具有養生功效。

  2. 化學應用
    石蕊作為酸堿指示劑,是從地衣中提取的藍紫色粉末,變色範圍為pH 4.5~8.3(酸性紅→堿性藍)。其原理是分子結構隨溶液酸堿性改變,導緻顔色變化。常見用途包括實驗室檢測(如石蕊試紙)。

  3. 藥用價值
    在中藥中,石蕊别名“雲茶”“蒙頂茶”,具有清熱、化痰、涼肝、止血等功效,主治口瘡、咳血、目翳等症。外用可處理刀傷出血。

  4. 文化象征
    詞語結構上,“石”喻基礎,“蕊”喻精華,組合後象征事物的根本或核心。

石蕊既是山地生長的地衣植物,也是重要的化學試劑和傳統藥材,兼具實用價值與文化意涵。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曆史記載,可參考《本草綱目》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合白俄本心鞭責冰魂擘名補丁敞平杈子糞鑹子東西南北客鬥瓶蹲節二尊方位風幹浮點數诟讓光膺簋飱龜紫嘩楞棒皇莊腳踝錦幔疾視酒壜沮溺俊邁空杳列壁澧澧臨街愍書默數内仗褭繞酺燕侵主囚録人民民主專政上驷生不遇時神見時進水裡私粜癱子謄清恬波頭囟土口萬刼不複衛送微志無兩鄉裡小時遐泝瞎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