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me] 罪過
卒無補于鳳規,隻以昭其愆尤。——張衡《東京賦》
過失,罪咎。 漢 張衡 《東京賦》:“卒無補於風規,祇以昭其愆尤。” 唐 李白 《古風》詩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宋 司馬光 《為龐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臣祿秩已豐,勤劬至薄,不可復加,固難褒進,以重愆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汝輩宜各洗心,為主効力,從前愆尤,悉不計較。”
“愆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yóu,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愆尤”指罪過、過失,多用于描述因行為不當或失職而招緻的責任或譴責。例如: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李白《古風》)
這裡強調功成後未及時隱退,易招緻禍患。
“愆尤”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詩詞或宗教文本(如忏悔類語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莊重、嚴肅的語義色彩。
愆尤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字詞彙,它可以被拆分成兩個部首:心和攴。其中,心表示與心理、情感相關的含義,而攴則表示打擊、侵犯的動作。
質疑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容易,但有一種說法認為,《愆尤》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中,意為“過失、錯誤”。後來,它的含義逐漸擴展,可以指責他人的錯誤行為。
該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僉脩」,以「僉」表示一種錯誤或過失,以「脩」表示人類的行為,意為修正錯誤。這種繁體字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
在古代,愆尤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王安石的《祭酒文稿序》中寫作“愆疵”;李贽的《黔之瓊台志》中寫作“喟然咠哇”等。這些變化顯示了人們對這個詞意義的理解和表達方式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愆尤的例句:
1. 他對于自己的愆尤感到極度的内疚。
2. 在公司會議上,經理嚴厲指責了員工們犯下的愆尤行為。
3. 面對自己的愆尤,他決定積極改正錯誤并向大家道歉。
除了愆尤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
1. 過失:指非故意犯下的錯誤,常與愆尤的含義相近。
2. 錯誤:與愆尤一樣,指責他人的行為偏離了正确的軌道。
3. 瑕疵:表示事物上的缺陷或不完美,也可以用于指責個人的錯誤。
與愆尤相反的是謙遜、自謙。謙遜指個人不自負、不傲慢,而自謙則指個人自願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表示一種自我反省的态度。
總之,愆尤是一個經過演變和擴展含義的漢字詞彙,表示了錯誤行為和責備他人。通過深入了解這個詞的拆分、來源和相關詞彙,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