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王軍。天子的軍隊。古以田賦出兵,故稱。《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 楊伯峻 注:“王賦謂王軍。”
(2).繳納給天子的貢賦。 南朝 梁 劉潛 《謝始興王賜柰啟》:“ 酒泉 之實,稱於王賦。” 唐 白居易 《題郡中荔支詩十八韻》:“近南光影熱,向北道途長。不得充王賦,無由寄帝鄉。” 元 楊維桢 《吳農謠》:“ 吳 農竭力耕王田,王賦已供常餓眠。”
“王賦”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專有詞彙,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天子的軍隊
源于古代“田賦出兵”制度,即通過征收田賦來組建軍隊。這一含義在《左傳·昭公十十年》中有明确記載:“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學者楊伯峻注解為“王賦即王軍”。
繳納給天子的貢賦
指百姓或諸侯向中央朝廷繳納的賦稅或貢品。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詩句“不得充王賦,無由寄帝鄉”便體現了這一含義。
王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贊美君主的詩文。在古代中國,官員們經常向君主呈上王賦,以表達對君主的敬愛和贊美。
王賦的部首是玉(王)和走(賦),其中,玉是指王珏這個字的部首,走是指賦這個字的部首。
王賦一共有10個筆畫,王有五個筆畫(2畫的王和3個1畫的王),賦有五個筆畫(2畫的賦和3個1畫的賦)。
王賦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時期。在戰國時期,許多詩人和文人通過王賦來表示對君主的忠誠和贊美。這種文學形式後來延續到秦漢、魏晉南北朝和唐宋等曆史時期。
王賦的繁體字為「王賦」。
在古代,王賦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王」的寫法是「」,「賦」的寫法是「賦」。
1. 他以一篇王賦向皇帝表示對國家繁榮的贊美。
2. 這首王賦寫得非常動情,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王室、賦詩、賦予、賦閑、賦稅
贊頌、頌詞、頌揚、贊美、贊歌
斥責、譴責、批評、譴責、諷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