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蕭寺的意思、蕭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蕭寺的解釋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蕭子雲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後因稱佛寺為蕭寺。 唐 李賀 《馬》詩之十九:“蕭寺馱經馬,元從 竺國 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殘春 蒲郡 東,門掩重關蕭寺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 招遠 張于旦 ,性疎狂不覊,讀書蕭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蕭寺”一詞的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用法,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

  1. 核心來源
    該詞起源于南朝梁武帝時期。據《唐國史補》記載,梁武帝蕭衍命書法家蕭子雲用飛白體在寺廟題寫“蕭”字(),此後“蕭寺”成為佛寺的代稱。這一說法得到高權威性文獻《釋氏要覽》支持,明确指出“蕭寺”因梁武帝以姓氏冠名寺院()。

  2. 文化背景
    梁武帝是曆史上著名的“菩薩皇帝”,他大力推廣佛教,修建了同泰寺等2846座寺廟,并制定戒律、推動譯經,甚至四次舍身寺院()。這種政治與信仰結合的背景,使得“蕭寺”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承載了南朝佛教文化興盛的曆史意義。

  3.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蕭寺”常被賦予寂靜冷落的意境。如李賀《馬詩》中“蕭寺馱經馬”,王實甫《西廂記》中“門掩重關蕭寺中”,均借寺院場景烘托孤寂氛圍()。不過需注意,這種用法屬于文學引申,與曆史本義需區分()。

“蕭寺”原指梁武帝命名的皇家佛寺,後成為佛寺通稱,并在文學中演化為冷寂場所的意象。其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避免混淆曆史典故與文學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蕭寺的意思

蕭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廢棄的寺廟。形容一座寺廟已經被廢棄、荒蕪或不再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蕭寺的部首是艹,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蕭寺一詞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傳經論》這本書中,文中寫到:“何者蕭寺,側殿矣哉。”說明“蕭寺”這個詞在古代已有使用。

繁體

繁體字“蕭寺”的寫法為“蕭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蕭寺”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 “蕭廟”。

例句

這座廢墟上曾經是一座繁榮的寺廟,如今已成了一座蕭寺。

組詞

組詞有:廢落、荒寺、廟宇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廢墟、廢寺、廢廟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繁榮、富饒、興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