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諒的意思、不諒的詳細解釋
不諒的解釋
(1).不相信。《詩·鄘風·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毛 傳:“諒,信也。”《楚辭·離騷》:“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妬而折之。” 汪瑗 集解:“不諒謂不信己瓊佩之美也。”
(2).不信實,不誠實。 漢 張衡 《東京賦》:“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諒兮,何雲巖險與襟帶。”
(3).謂不拘于小信。《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貞而不諒,通而能固。”
(4).不體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兄誠不諒我之深矣。欲不言,則此心無以自剖,驟言之,又恐驚為怪異。奈何?”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諒的解釋 諒 (諒) à 寬恕:諒解(?)。諒察。體諒。見諒。原諒。 信實:諒直(誠信正直)。 推想:諒必。諒已上車。 固執,堅持成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不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基本含義
- 不容忍、不予理會
作為成語使用時,“不諒”表示對别人的過錯或不良行為采取不原諒、不寬容的态度,帶有貶義色彩。例如:“他對朋友的背叛始終不諒。”
二、古代文獻中的引申義
- 不相信
源自《詩經·鄘風·柏舟》:“母也天隻!不諒人隻!”此處“不諒”指“不信任”,強調對他人的懷疑或否定。
- 不誠實、不信實
漢代張衡《東京賦》提到“苟民志之不諒兮”,此處指民心不誠實或不可靠。
- 不拘于小信
《論語·衛靈公》中“君子貞而不諒”指君子堅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節或小信。
- 不體諒
明代沈周詩句“豈宰顧不諒,而弗及童蒙”中的“不諒”表示缺乏理解或體恤。
三、使用場景
- 現代語境:多用于批評他人固執、不寬容的态度。
- 古典引用:常見于詩詞和儒家經典,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含義。
四、總結
“不諒”的核心含義為“不寬容”,但在不同曆史文獻中衍生出更豐富的解釋。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詩經》《論語》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