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谅的意思、不谅的详细解释
不谅的解释
(1).不相信。《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 传:“谅,信也。”《楚辞·离骚》:“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妬而折之。” 汪瑗 集解:“不谅谓不信己琼佩之美也。”
(2).不信实,不诚实。 汉 张衡 《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兮,何云巖险与襟带。”
(3).谓不拘于小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贞而不谅,通而能固。”
(4).不体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之,又恐惊为怪异。奈何?”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 谅的解释 谅 (諒) à 宽恕:谅解(?)。谅察。体谅。见谅。原谅。 信实:谅直(诚信正直)。 推想:谅必。谅已上车。 固执,坚持成见。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不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基本含义
- 不容忍、不予理会
作为成语使用时,“不谅”表示对别人的过错或不良行为采取不原谅、不宽容的态度,带有贬义色彩。例如:“他对朋友的背叛始终不谅。”
二、古代文献中的引申义
- 不相信
源自《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此处“不谅”指“不信任”,强调对他人的怀疑或否定。
- 不诚实、不信实
汉代张衡《东京赋》提到“苟民志之不谅兮”,此处指民心不诚实或不可靠。
- 不拘于小信
《论语·卫灵公》中“君子贞而不谅”指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节或小信。
- 不体谅
明代沈周诗句“岂宰顾不谅,而弗及童蒙”中的“不谅”表示缺乏理解或体恤。
三、使用场景
- 现代语境:多用于批评他人固执、不宽容的态度。
- 古典引用:常见于诗词和儒家经典,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其含义。
四、总结
“不谅”的核心含义为“不宽容”,但在不同历史文献中衍生出更丰富的解释。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例句,可参考《诗经》《论语》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