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帝勳 ”。
亦作“ 帝勛 ”。指 帝堯 。《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勳 ,欽明文思安安。” 南朝 梁 何遜 《九日侍宴樂遊苑》詩:“皇德無餘讓,重規襲 帝勛 。”《舊唐書·禮儀志二》:“合宮聽朔,闡 皇軒 之茂範;靈府通和,敷 帝勛 之景化。”
帝勳(dì xū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帝”與“勳”二字組合而成,特指帝王的功業或顯赫功績。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
帝王的功業
“帝”指最高統治者(如天子、皇帝),“勳”指卓越功績。合稱表示帝王建立的重大功業或治國成就。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26頁。
引申為顯赫功勳
後世亦用于形容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功績,帶有尊崇意味。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321頁。
帝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勳
來源:《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尚書·堯典》
“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體現帝王功業廣被天下。
來源:《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史記·五帝本紀》
記載黃帝“撫萬民,度四方”,舜“齊七政,輯五瑞”,均屬“帝勳”的具體表現。
來源: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
“帝勳”一詞承載着對帝王功績的尊崇,兼具曆史性與文化權威性。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政治語境,強調功業的崇高性與影響力。
“帝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 xūn,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帝勳”既可泛指帝王的功績與德行,也可特指帝堯這一曆史人物。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用于現代語境,多取其廣義,形容領導者的卓越貢獻;若涉及古典文獻,則可能指向帝堯。
苞茅卑贊廷式奔頭本營潮面墊借跌價帝寝端審福慧雙修俘級公程官練汩湧捍隔毫不在乎號戒和驩花崗岩頭腦黃台吉還鄉團護腰绛绡牋麻金石不渝衿纓韭菜九玄俊逸跨騰冷落柳街捋髭錢馬刺麻絙蒙珑涅齒偏心仆乘鋪謀定計青扈青曠齊蹤神縣社師隨波邃谷所诠逃獄投放外彜頑徒無厓無營象局相盈纖豪閑替閑夜諧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