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裙子與短襖。《莊子·外物》:“未解裙襦,口中有珠。”《陳書·孝行傳·殷不害》:“ 簡文 又以 不害 善事親,賜其母 蔡氏 錦裙襦、氈席、被褥,單複畢備。”
(2).借指婦女。 宋 陶穀 《清異錄·黑心符》:“守一州則夫人并坐,論道經邦;奮庸熙載則于飛對内殿,連理入都堂,粉黛判賞罰,裙襦執生殺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妮子着力不徤,縱此三寇要是裙襦伎倆耳。”
“裙襦”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指代衣物
指“裙子與短襖”,屬于古代女性的日常服飾。例如:
借代引申含義
因古代女性常穿裙襦,該詞逐漸成為“婦女”的代稱。如宋代陶穀在《清異錄》中諷刺女性幹政時,用“裙襦執生殺”比喻婦女掌握權力。
其他補充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例如描述古代生活場景時,會以“裙襦”增強時代感。
裙襦(qún rú)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衣和襾,總計7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寫作「裠襦」。
在繁體字中,「裙襦」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裙襦」。
在古時候,「裙襦」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可以寫作「裠襦」,意思和用法與現代的「裙襦」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裙襦」的例句:
1. 她身着一件精美的花邊裙襦,充滿了女性的優雅和娴靜。
2. 這款裙襦的設計非常别緻,吸引了許多時尚愛好者的關注。
「裙襦」的組詞可以有:
1. 襦裙(rú qún):指一種漢族傳統服飾,包括上衣襦和下擺裙。
2. 裙子(qún zi):指女性穿戴在腰部以下的衣物。
「裙襦」的近義詞可以有:
1. 襦裙(rú qún)
2. 衣裙(yī qún)
「裙襦」的反義詞沒有固定的詞彙對立,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