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步的意思、便步的詳細解釋
便步的解釋
(1).謂慣于步戰。《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三年》:“ 陶侃 、 溫嶠 軍于 茄子浦 ; 嶠 以南兵習水, 蘇峻 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 胡三省 注:“便步,謂便於步戰。”
(2).按日常習慣行走的步調,區别于正步。如:隊伍通過檢閱台後,以便步繼續行進。
詞語分解
- 便的解釋 便 à 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便當。便利。便道。便民。 簡單的,禮節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較簡便的信件)。簡便。便宜。隨便(適當地,看事實需要而自行處理事情)。 便利的時候:便中請來信。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網絡擴展解釋
“便步”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軍事領域的特殊含義
- 指慣于步戰的能力
源自《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三年》的記載,描述蘇峻的軍隊擅長陸地步戰,與擅長水戰的南方士兵形成對比。胡三省注解“便步”為“便于步戰”,強調其適應陸地作戰的特點。
二、日常或隊列行進中的含義
- 區别于正步的行走方式
指隊伍行進時采用自然、隨意的步調,通常用于非正式場合。例如:檢閱儀式結束後,隊伍會從正步切換為便步繼續前進。
補充說明
- 詞源與演變:該詞最早用于軍事領域,後逐漸擴展至日常隊列行進場景,體現從專業術語到通用詞彙的過渡。
- 現代用法:常見于描述軍隊、儀仗隊等集體行動時的步法調整,強調靈活性與自然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資治通鑒》相關内容),可參考、6、7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便步的意思
《便步》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快速而穩定的步伐,也可以指軍隊行進時的标準步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便步》由“⺈”和“步”兩個字組成。其中,“⺈”是獨體部首,讀作 “艸”,意指草的意義,而“步”是右邊書寫的字形。
來源與繁體
《便步》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為《便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便步的寫法多種多樣。例如,西漢時期的古文《子不語》中,“便步”一詞寫作“徧篤”的形式。
例句
1. 他以便步的速度迅速穿過人群,抵達了終點。
2. 軍隊在教官的帶領下,整齊地行進,步伐整齊有力。
組詞
便利、便當、便捷、步履、步入、步法
近義詞
行進、行走
反義詞
停步、躊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